柳暗花明又一村_作者:李好(86)

  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他家闺女嫁过来后,就和女婿分家另过。

  也是觉得杜家这边人口太多,大家搅合在一起,这矛盾会越来越深的,把qíng分都弄没有了。

  不过这个条件把齐氏给气着了,直接就也不同意了,开玩笑,谁家是刚成亲就要分出去另过的?

  这是要搞什么?是不想伺候自己这个婆婆?就想着自己过舒坦的日子了?还嫌弃他们家人口多,她还没有嫌弃女方家里穷呢,真敢提条件!

  她几个儿媳妇,哪个不是要跟着一起照顾一家子?偏偏到了他们家女儿就不成了?这样的姑娘就是再好,她也不会要。

  于是这样,这个事儿就掰了呗,反正也只是开始提,还算不得正式提亲。

  胡氏可不敢说啥,要分开就分开的话,不然婆婆还以为自家觉得负担重了,想着要把小叔子们给撵出去的意思。

  别人能开口,她不能,看着婆婆生气,也劝了几句,总之,这姑娘不成,也就成不了婆婆的儿媳妇,所以再为这个人生气,那就不值当了。

  高氏没有大嫂有发言权,不过也对这一成家就要分出去的做法不赞同。

  现在是荒年,大家都不好过,也只有抱成团才能把日子过来,这样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做饭,也不是好的。

  再说,婆婆虽然嘴巴厉害一些,可是却没有nüè待儿媳妇的做法。这样的妯娌真要娶进门了,以后也只会一心为了她自己,说不定矛盾就要加重呢。

  虽然那人并不是跟二哥他们一样,是想甩开父母兄弟自己过自己的好日子去了,可是这种想法,总让人不舒服。

  “我们家又不是找不到儿媳妇了,这个不成,我再找下一个。总能找到合适的。”

  杜榆发现自家爹读书更勤快了,秋收后,真是没有啥事儿,自家爹除了抄书册以外,也不像别人一样,还去找些短工做一做。

  他是抄够了十本书,然后就去县城换的,一本书二十文钱,十本书是二百文。

  “爹,你看我的字能不能抄书了?”杜榆把自己写的字jiāo给自家爹看。

  杜有忠看了,笑道:“有进步,还得努力。”也就是说,她的字还不够格,真是郁闷啊。

  “别老是cao心赚钱的事儿,爹难道还不能养活你们?”有些事儿不好跟儿女们说,但是杜有忠已经在心里发誓了,一定要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不过杜有忠把大儿子抓过来当壮丁,因为大郎的字很是能见人的。大郎能抄书赚钱,这心qíng就豁然开朗了。抄书不但要字好,还要细心,杜有忠也是有意的锻炼自己的儿子。

  ☆、50 好亲事啊

  杜榆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练字,墨水金贵,她就用清水好了,就不信达不到抄书的要求了。

  冬小麦又开始种起来,家里又是好多天的忙活。

  齐氏这也顾不上给杜有德娶亲了,胡氏和高氏娘家也都有消息。不过齐氏听了,觉得条件都太差,不符合她的要求。

  想了想,还是等手头上富裕了再说,男人不愁晚几年。

  等杜有忠把自己抄书赚的钱jiāo给了齐氏的时候,齐氏心里的感受,很复杂。

  怎么说呢,她一直反对自己的儿子去读书的,要不是因为自己的丈夫是读书识字的,教孩子们都免费,她才不会让孩子们都去认字呢。

  尤其是早年的时候,杜老爷子跟她说了,自家老大读书很好,她一听就火了。

  因为当年的杜老爷子也是别人说他读书好,以后肯定有出息,可是结果呢,考了不知道多少次,一次都没有中过,还拖累了一大家子,弄得她公公婆婆愁眉苦脸,弄得那张氏指桑骂槐。

  所以她是坚决不准的,觉得纯粹是làng费银子。

  而现在老大却为了家里的生计,而天天抄书,她真是这个心qíng复杂啊。

  “今年这又是到了冬季了,明年的时候,你再去找找活计吧。”齐氏对杜有忠说道。

  杜有忠点头,“我准备去县城看看。”

  “县城?那也太远了吧,以后你一年半载的不回家,咋行?”齐氏担心,大儿子这么大个人了,明明有老婆的,可惜老婆大部分时间不在身边,齐氏想着又觉得对不起大儿子。

  “我先去看看,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杜有忠先给齐氏打了招呼。

  “你自己有分寸就好!不行了,你把大郎带过去,让他跟着你学着,总不能全家都在地里刨食。”对长孙,齐氏是很重视的,觉得大郎这孩子不能和其他的人一样,就靠着这几亩地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