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妹以逑_作者:公子容安(199)

  一个一个的查,吴知府既然从前流连花丛,定然不止在一所青楼停留过,说不定还能查出什么别的来。

  青楼里头的女子都要经过盘查,穆青云面上是做足了功夫,大义灭亲的样子让永宁的百姓禁不住夸赞,知晓他是当今丞相,且家乡也是永宁的一个小县城时,夸赞声便更多了。

  “听闻丞相大人可是当年的状元郎呐……”

  “嘿,以后俺出去,别人问俺是哪儿的,俺就说俺和丞相大人一个地儿的,多有面子!”

  ……

  琼仙苑不同于其他青楼,此处多以鼓瑟chuī笙为主,姑娘们也都是卖艺不卖身的,况且里头的老鸨也是个不好惹的角色,待查到这里时,穆青云决定亲自来一趟。

  辛娘行了礼,嘬了口手中的烟嘴,烟雾登时弥散开来,“丞相大人要查,便好生的查,我琼仙苑一没做杀人的勾当,二没有包庇什么罪人,任各位大人好生查。”说罢,一扭腰肢,进了后院儿。

  话里有话,一点儿都没讲他当作丞相对待。

  姝月身旁的小丫头扒在楼梯口暗暗听了辛娘的话,又看见这么多官兵站在大堂之内,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她有些慌了,忙拍门跟里头的姝月说。

  前因后果还未解释清楚,房门便被敲响了。

  “姝月姑娘可否开门,丞相大人有事qíng要问。”外头男子的声音十分尊敬,并未因她艺伎的身份而显得轻佻。

  安抚了身旁的小丫头,姝月整理了下衣襟便起身开门。穆青云其实自己也有私心,在他的心里,姝月当真像极了一个人,不知为何,他如同着了魔般利用办公事的理由同寻常人一掷千金都未必能见着一面的姝月见面。

  姝月的房间很gān净,也很整洁,月白的纱帐,屋中不过一桌,一案,一香炉,一琵琶耳。

  没有浓厚的胭脂味道,唯有cha在花瓶里头的几株栀子,清新淡雅,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五月,正是栀子开花的季节。

  眼睛移到墙上挂着的那副画上,穆青云的眼神由震惊转到惊喜,一张脸差些抽搐。

  四尺长的宣纸之上画着的,是盛放的栀子,鸟儿于枝头嬉戏,一场细雨过后,佛寺的钟鸣声混着鸟儿的鸣叫,恍若在耳旁响起。

  右下题诗:“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

  小楷之下的章子印,是穆青云所再熟悉不过的了——“龙逸”。

  龙逸,是穆青云的字,《周易》里头说,“云从龙,风从虎。”这“龙逸”二字,便是自此而来。

  这么多年了,当初能叫他“龙逸”的人,早便老的老,死的死,取而代之的是“穆状元”、“穆尚书”、“丞相大人”这些称号,但这幅画,他是永远都忘不了的。

  ☆、第135章 礼崩乐坏,溜得贼快

  二十多年前的杏花深巷,有个女子倚窗同她身旁的丫鬟低语。丝丝细雨之中,一个赶考的书生慌忙收了摊子láng狈地奔向屋檐下躲雨。

  京城不似他那个小山村,吃的、喝的样样都要贵些,同窗皆披绮秀,他却一身蓝色长袍洗的发白。为了让自己在科举前不至于饿死,书生一边读书一边卖一些自己所作的画,可整整一日过去,一幅画都未曾卖出去。

  屋檐滴下的水珠将书生的衣袍打湿,他只能将背紧紧地贴在墙上,这件衣裳若是湿了,明儿可就没换的了。

  恍神之间,却见一个梳着双丫髻的丫鬟撑着伞跑下楼来,怀里揣着两个热腾腾的ròu包子,直往他怀里塞。

  感激之余心里头却暗骂自己不成器,“姑娘滴水之恩,学生今后当涌泉相报。”

  小丫鬟笑的眉眼弯弯,“涌泉相报倒是不用,我家姑娘心善,若当真要谢,便送幅画吧。”

  抬手,丫鬟将另一把纸伞递给书生,指了指他怀里护着的画,笑道。

  书生撑着伞向后退了两步,一抬眼,窗牗后头正立着位绝代佳人,宛若五月细雨之中盛放的栀子。

  她叫谢栀。

  书生的画卷里,正好有一幅栀子,但他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提笔:“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

  是唐彦谦的诗,栀子向来都有“同心”之意。

  谢栀瞧见纸上的章子,莞尔一笑,“公子墨宝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日必定得势成龙。”

  章子上刻正是他的字——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