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林帆[军婚]_作者:陆羽憾(181)

  团团听到亲娘叫她,抠着包装袋的双手停了下,抬头看她娘,“啊?”

  “……跟叔叔挥挥手吧。”

  团团这次竟然听懂了,转头看小张“啊啊!”

  然后又低头忙活……抠纸盒的事了!

  “……”林帆觉得闺女如果不是乖巧可爱淑女类型的话,带起来会很累的。

  “还有包装呐!”林帆等人走了,也看了一直被团团抱在怀里抠的纸盒,这时候的东西如果有包装一般价格也可以,看着也上档次的意思。团团倒是有这个力气一直抱着啊。

  林帆接过一看,上面红纸写着“稻香村”三个字。用绳子打个十字可以拎起来的那种包装样式,旁边还有“抓革命促生产”等字样。

  打开里面一看,共有八个糕点,圆的、方的、花型的整齐摆着。看起来有些硬,林帆就松口气了,这个也不是很贵,而且看纸盒包装的,林帆再次在心里赞叹小张这个人很通人qíng世故,做啥都是刚刚好合适。

  现在点心其实也是粮食,一般人家不是都舍得吃的,如果是走亲戚的时候,能拎这么小盒子去,是很体面的事了。

  点心也分南北两种口味,看里面应该是北方的口味,有两个品种是林帆前世小时候吃过一次的,那是去亲爸城里的新家吃的,也就那一次分到了两个。以后那是属于她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的食物,没她的份了。

  那时都是九十年代初了,有些地方已经开放不施行统购统销了还这样稀罕。

  稻香村也算是这时候字号正宗东西地道了,但是这个年代什么东西都得打折扣,破这个破那个的。

  食品上又实行统购统销和公私合营,原材料难以充分保证不说,好些老手艺人还被迫转行,这样一来,自然影响到了制作的水准。品种更是变得少了,现在有的这些跟传统的口味、档次比,就是大路货!

  一般都是硬饼,因为材料原因,没有那么苏软。

  大路货的糕点大致有三个档次,每斤的价钱是六毛六、七毛二和七毛八,另有个别的超过九毛,同时每斤收六两粮票。

  即使是这样,它也是这个时代的好东西,只有工作的人家才会偶尔尝尝味儿,显得特别的有格调档次。

  点心制作一般用油和糖,在以吃饱为目标的现今,它与营养、进补联系起来。老人、病人和产妇吃是为正理,孩子常吃的则不多,至于能以点心当零食的就更少。

  点心的价格,又使它被不少人看做是奢侈品。别看几毛钱一斤,不到一块钱,但是这时候的月工资才多少?买东西都是以分钱开始的时代,人民币的购买力是很大的。

  在村里,你提着点心走亲戚时都会被高看的,不是人家势力,能用点心送礼说明你过的不错,是有本事的人。

  林帆当时给大头嫂子邮寄的一点饼gān和点心(当然是硬点心,可以放久的),大头嫂子就直呼破费了。

  这不是客气话,因为买这个还要粮票的,单是凭这一点就为难很多人。作为种粮食的人,他们手上却没有粮票而不能购买一些食品,这在后世看来是很不可思议,但这是真的。农村里缺少粮票、布票!

  “好了,这个jiāo给娘放着,你那点米粒牙齿就别想吃了,啃不动的,等娘给你泡了热水软了再吃。”

  经历过后世的生活,林帆觉得这个点心的口味真不咋地,但它是高热量的食品,小孩吃着没啥问题,只要不吃多就行。

  第87章 安静

  母女两开始吃饭, 照例是一边吃一边喂闺女, 等她的小肚子吃得差不多了,就把铁勺子jiāo给她自己吃。

  家里安安静静的只有偶尔勺子和碗筷的轻快碰撞声, 人口本来就少, 这又少了一个人,就特别的明显安静。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 林帆肚子又大了, 胎动得比较频繁而且有劲了,可是张爱国还是没有回来!

  “小张同志啊,你知道我家爱国是到哪里去训练了吗, 很远吗,怎么还没有回来?”

  “嫂子, 这个是保密, 不过张营长很好。”他知道林帆其实想知道的也只有这个。

  “我们家闺女叫爹已经很熟练了呢!”林帆说。

  最后小张也没有给她带来什么确切的消息。

  “团团啊,还记得你爹不?估计他再过两月还是忙,你是没啥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