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_作者:朱砂(396)

  李菡神色不动:“其实奴婢很想说这话,但德妃娘娘得陛下宠爱二十余年,即以夫妻之qíng而言,也不会在此时此刻有这般大逆的念头。但——”

  “说下去。”皇帝越与李菡相处,就越觉得这女子有趣,老实说,他后宫的这许多嫔妃之中,还没有一个能如李菡这般有趣的——说话丝毫不加掩饰,往往却又有出人意料之语,若以“直言”而论,倒是极有乃父之风。

  “德妃娘娘与陛下有qíng,茂乡侯府却未必。”德妃这时候想不到bī宫立储,但茂乡侯府会不会想到,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皇帝脸上淡淡的笑容消失了。他原本以为李菡会对德妃落井下石的时候,李菡却说的是好话,可是好话之后,就是对茂乡侯府冷酷的判定。且这判定因对德妃的“宽容”而格外合qíng合理,更令人对茂乡侯府不得不起防范之心。

  “德妃与朕有qíng,那朕于茂乡侯府便是有恩,德妃不思大逆,茂乡侯府为何要谋逆呢?”

  “陛下,恩与qíng不同。”李菡又欠了欠身,侃侃而谈,“能与德妃娘娘有qíng者,只陛下一人;而能对茂乡侯府加恩者,却并非只限于陛下。”甚至,倘若齐王继位,对茂乡侯府的加恩还可以比如今更重,“至少,陆将军亦可得爵。”陆镇是陆家二房,虽然他是茂乡侯府最出息的子孙,可爵位却没他的份。

  皇帝沉默片刻,轻轻笑了一声:“原来你在这里等着陆家呢。”

  “奴婢只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罢了。”李菡面不改色地坐着,连角落里侍立的内监都不由得要赞一声大胆了。

  “那依你看来,此次围场之事,究竟是谁做的?”

  “这,奴婢就实不敢妄言了。”

  皇帝一挑眉毛:“方才不是还说得很大胆?”

  “那不过是涉及陛下的臣子,可如今却是涉及陛下的龙子,若奴婢言语失当,使陛下错诛臣子,其罪尚小;若使陛下错诛龙子,则奴婢百死莫赎。”

  “呵呵——”皇帝没什么意义地笑了一声,“朕要听,你答就是。至于是对是错,朕自有决断。”

  李菡欠身:“奴婢遵命。依奴婢看,两位殿下都有嫌疑。”

  “都有嫌疑?怎么你连晋王也怀疑吗?晋王妃可是救驾有功。”

  “正因救驾有功,才令人疑心,为何当时猛虎出现,晋王夫妇恰好在陛下身边。”李菡垂着眼睛,仿佛没看见旁边内监惊骇的神色,仍旧不紧不慢地说下去,“何况,如今重伤的是王妃,而并非晋王。”

  “如此说来,这些猛虎是晋王所为了?”皇帝仿佛很是赞同地点点头,“那暗箭呢?”

  “倘若猛虎是晋王殿下所放,那就不会再出现一支暗箭了。”李菡低头看了看自己吊在胸前的右手,“晋王殿下是要救驾之功,并不是要置陛下于死地。”

  皇帝也看了看她的手。当时那一支暗箭she来,侍卫们都在一拥而上杀虎,皇帝身边的人反而少了,以至于暗箭到了眼前,无人能够相救。是李菡及时伸手,挡在了皇帝胸前,那支箭先she穿了她的手,然后she中了皇帝的胸口。虽然李菡只是仓促之中伸手,但毕竟将箭的来势减缓,以至于虽然she入皇帝体内,却不曾致命。但倘若没有李菡,这一箭she来,皇帝即使不死也会重伤昏迷,这才是他假称病于行宫,却私下里回了京城的缘故。

  “那么暗箭与猛虎是两回事了?”是两个儿子都有动作?

  李菡踌躇片刻,终于说道:“陛下身边有侍卫卫护,若仅仅只有一支暗箭,如何能伤到陛下?”行刺皇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若是当时侍卫们不因为那两只猛虎乱了手脚,皇帝怎么会被she中?

  皇帝的眼神微微一冷。一支暗箭不足以成事,因此那猛虎必然是行刺计划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猛虎与暗箭,根本就是出自一人之手。既然暗箭不可能是晋王所放,那么猛虎也就不是晋王的手笔,所以说——晋王夫妇乃是真心救驾,而行刺之人,与晋王无关。

  李菡并没有偏袒晋王,为晋王开脱,她甚至点出了救驾之事晋王大有自导自演的嫌疑;然而她后头的话,却完全将晋王的嫌疑洗清了。

  “果然不愧是御史之女。”皇帝缓缓吐出一口气,“上士杀人执笔端,中士杀人用舌端,下士杀人怀石盘。你父亲是上士,教出个女儿来亦是中士,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