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逢时_作者:明开夜合(92)

  醒来车是停的。姜词坐起来,脑袋不小心撞上头顶的隔板。她捂着头往窗外看了一眼,天刚蒙蒙亮,群青的天色里泛出一点鱼肚白,不知道到了哪里。

  一个女人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到了这节车厢,下铺的男人醒了,帮她把箱子推上行李架。孩子大约是在闹觉,揪着女人的衣服不耐烦地直哼哼。女人总算将行李都安置妥当,将孩子抱上爬梯。孩子几下爬上去,女人擦了擦额上的汗,也跟着上去。

  车厢再次安静下来,几分钟后,车开了,而姜词终于毫无睡意。

  她睁眼躺了一会儿,从chuáng上爬起来,去洗手间洗了把脸,回到车厢,在窗户旁坐下。窗外景物飞逝,天空一寸一寸亮起来,整节车厢也渐渐开始苏醒。

  乘务员推车过来,开始供应早餐,姜词买了一份,糙糙吃完。清晨上车的女人和她的孩子起chuáng了,女人领着孩子去了趟厕所,回来之后,从一只布包里拿出一盒泡面,再回来时,空气里弥散开一股浓烈的气息。

  车厢里人开始走动,太阳越升越高。

  孩子抱着手机不知道在玩什么游戏,女人将东西稍稍收拾了一下,枯坐了一会儿,似乎觉得无聊,往外坐了坐,和姜词攀谈起来,“姑娘是去旅游?”她说话带着口音,但姜词听不出是哪儿的。

  姜词转过目光,笑了笑,“嗯。”

  “去哪儿咧?云南?”

  “昆明。”

  “昆明不好玩咧,丽江、版纳那边有意思,还能爬雪山。大理也好,苍山洱海可以看看,还有那个什么,天龙八部城,《天龙八部》看过吧?”

  姜词说看过。

  “姑娘你是一个人?读高几了?胆子大咧。”

  姜词笑了笑,“我……我没读书了。”

  “怎么不读了咧?读书好哇,有文凭,出去才好找工作,现在连和尚尼姑都要大学文凭。”

  对铺的男人立即接了话茬,跟她讨论起自家亲戚今年高考的事。姜词拿出手机,cha上耳机听歌——电话卡被她抠了,但娱乐功能都还能使用。

  女人和对铺男人聊了一阵,打算再跟姜词说说话,看她戴着耳机看着窗外,张了张口,放弃了。

  吃过中饭,姜词爬上上铺去睡午觉。迷迷糊糊间,听见那孩子要吃零食,女人跟她讨价还价,孩子不依,大闹起来,女人立即斥责一声:“别吵,有人要休息。”紧接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姜词翻了个身。

  二十多个小时的旅途,枯燥而漫长。下午,姜词起来又听了会儿歌,手机电量耗尽。她从背包里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素描簿,打算画点什么打发时间。

  谁知随手一翻,恰好翻到了梁景行的画像。

  她动作停下来,紧抿着嘴,静静看着画上的人。

  “姑娘你还会画画啊?”

  姜词回过神,这次没有笑,轻轻地“嗯”了一声。

  女人往她素描簿上瞟了一眼,“画得很不错咧。”

  姜词抬头看她一眼,“我给你画一张吧。”

  女人捂嘴一笑,急忙摆手,“别,我长得不好看,又没化妆,脸上全是斑。”

  姜词翻开空白的一页,从包里掏出铅笔,“没事。”

  女人拘谨地捋了捋头发,“那,那我需不需要摆什么动作?”

  “不用,你面对我就行。”姜词抬眼观察她一会儿,开始“刷刷刷”往纸上勾线。

  女人僵硬坐着,一动不动。

  姜词笑了笑,“你别紧张,可以动的,聊天也行。”

  女人稍稍动了动,仍是正襟危坐,问姜词:“姑娘,你是画家?”

  “还不是。”

  “你画得这么好,一定能当画家。”

  对铺的男人饶有兴致地看着二人,“现在的年轻人也是越来越有本事,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十六岁得了个全国什么科技大奖,现在已经保送清华了。”

  女人呵呵一笑,“真聪明,我儿子就不行咧,只晓得玩游戏,一年级第一学期,都只考了八十分出头,别人都是双百分。”

  姜词以前只觉得这些事儿婆婆妈妈jī毛蒜皮甚为无聊,但此刻大约女人是她的模特,她忍不住去聆听她所说的每句话,试图挖掘出更多的东西。

  半小时,画画完了。姜词将这页纸从本子上拆下来,递给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