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在南方,不比城里离的近,抬腿就到家,再说这回来一趟也挺不方便的,火车票又贵,能不回来就不回来,”大伯母替幺妹答道。
“大嫂,话不是这么说的,南方再好再有钱,建国的根也在这,他是农民,农民不就是指着地过日子,平日里他不管理也就罢了,如今收成了也不回来,这像话吗?咱乔家人张嘴吃饭的不少,可gān活的拢共就这么几个人,丽丽大肚子,建国又不回来,一家少了一个劳动力,一下子就去了两个,”看看继续埋头理菜的郑幺妹,没好声道,“也多亏我们家那口子仁义、顾念兄弟qíng,不计较这些,不然早分开单gān了,”
郑幺妹早知道她刚才一番长篇大说就是为了引出这一句,料依她的xing子也不会受这委屈,让别人占她便宜,静静地看了她两秒,拍拍手中的泥土,郑幺妹冷冷地说:“那就分开单gān吧!”
沈兰香惊,忙问,“幺妹,你这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不懂?”郑幺妹冷笑,“就是各gān各的,”
“我可没说要分开gān,”沈兰香急了,忙撇清自己道。
她当然不愿分开了,现在她家劳动力是多,可小叔年龄也大了,还能gān几年,儿子还小,等他长成劳动力还早着呢?
可大哥、老三家不同,几个孩子都成半大小子了,不用几年就是一壮实的劳动力了,她还指着几个大侄子帮衬自己儿子呢?
刚才那番话也就是单纯地想发发牢骚,当然了最好能不去gān活在家带儿子。
“我说要单gān,你们劳动力多,我们不占你这便宜,”跨出小菜园子,郑幺妹将手中装种子的瓷碗往地上一掼,发狠道,“我还就不信了,建国不来,没二哥的帮忙,我们这麦子就收不上来了,”
瓷碗摔落在泥土地上,发出一声闷响,并不刺耳,不过郑幺妹不尖利却中气十足的声音还是惊动了乔夏氏和大伯父他们。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就吵起来了,”乔夏氏颠着小脚疾步跑来。
“二嫂,咱们今个就当着婆婆、大哥、大嫂的面把话说清楚了,今年农忙分开gān,我郑幺妹就是累死在地里也不让你跟二哥帮忙收一粒麦子,我不占你们便宜,不过,从今往后你们也休想占我半点便宜,”郑幺妹不看乔夏氏,继续冲沈兰香吼道。
有句话怎么说来: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
郑幺妹一般不发火,但发起火来不是一般人,乔小麦站在小四婶后面兴奋地想,在心里高呼,让爆发来的更猛烈吧。
“他三婶,我真不是那意思,你别误会,”见郑幺妹这样,沈兰香真慌了,自嫁入乔家便没见过郑幺妹发这么大的火,一直都觉得幺妹的xing子是妯娌间最温顺的,嫁入乔家快十二年,别说妯娌间,就是左邻右里的也没见跟谁红过脸、吵过嘴,乔夏氏那么憋屈她,也没见她顶过嘴。
想想自己也没说啥啊,怎么就惹的她发这么大的火。
“我有没有误会,你清楚,我清楚,大嫂也清楚,你不就觉得建国没回来,我们家就我一个劳动力,你们家三个,觉得我占你和二哥便宜了吗?行啊,我如你愿,分开单gān,各忙各的,我郑幺妹不占你家便宜,”
被郑幺妹如此直白地说出自己想法,沈兰香只觉尴尬,有些懵了,直到怀里的儿子动了动,这才想起还有乔夏氏这个靠山。
“娘,”沈兰香抱着孩子靠向乔夏氏,委委屈屈地先发制人道,“娘你替我做主啊,我没说要分开gān,我就是问问建国为啥不回来,这挣钱再重要也不能不要地吧,”拍了拍孩子,“娘,他三婶突然发火,也不知有没有吓到蛋蛋,”
乔夏氏心疼孙子,皱着眉头指责郑幺妹道,“幺妹,有话好好说,发啥火,万一把孩子吓出个好歹来,该怎么是好,”又哦哦地给小孙子叫魂。
郑幺妹冷笑,“你家孩子jīng贵,怕吓出个好歹来就别往这边送,”又说,“娘,既然分家了,你帮谁带孩子我管不着,我家孩子也不用你带,不过,我今个把话撂这了,你给谁家带孩子就上谁家吃饭,我郑幺妹没钱没粮给别人养孩子,再让我看到秀兰和玉梅出现在我家里、偷我家娃儿吃的、欺负我家娃儿,我就拎着给扔出去,秀兰和玉梅在这一天,我就一月不给米、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