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_作者:海宴(282)

  梅长苏笑赞道:“殿下自从开始用心旁观后,进益不小。说不定再过个一两年,就不再需要我这个谋士了呢。”

  “先生说笑了。谋策非我所长,这点自知之明是有的。”靖王随便一挥手,又问道,“先生真的要保谢玉活命吗?”

  梅长苏淡淡道:“我只管帮他挡挡夏江的人,其他的我就不管了。”

  “其他?”

  “夏冬不是吃素的,这个杀夫之仇,她不能明报只怕也要暗报……”

  “可是这个杀夫之仇,也不能都算在谢玉的身上。”靖王面露同qíng之色,“夏江毕竟是她师父,这场孽债,不知她会怎么算……”

  “多年悬镜使生涯,夏冬自有城府,当不似她的外表那般张扬。她越是信了谢玉的话,就越不会去质问夏江。我最希望她能将此事放在心里,日后于殿下定大有用处。”

  靖王知他深意,点了点头。日后若真有可以为祁王平反的那一日,由聂锋遗孀出面鸣冤,当是一个最好的开端。

  不过在那之前,积蓄力量确保能拿到至尊之位,那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此节,靖王qiáng自收敛心神,暂且抛开因聂锋案的真相而带来的悲怒qíng绪,开始与梅长苏讨论起朝堂上的政务来。

  由于多年耽于军旅,对于民政的不熟悉是靖王的一大弱点,为此梅长苏物色了许多理政好手,制造机会让靖王与他们相识相熟,从而学习治理民政的知识和方法。每次密室见面时,两人也会针对具体的事例进行详尽的讨论,常常会不知不觉谈到天亮。

  应该说,靖王与梅长苏之间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现在总算是渐入佳境。

  昨天朝堂之上刚刚廷辩过在各地设铁矿督办以及统一马政两项大事,靖王是领兵之人,对于武器锻造和战马供应见解颇深,可因为朝堂上他必须谨守低调,发言不得不以jīng而少为原则,一肚子话没有能够全倒出来,此刻没了顾忌,当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更难得梅长苏竟能跟得上他的思路,有些理念甚至不须沟通就很契合。靖王说到酣畅处时,本不觉得,直到谈话接近尾声了,他才心生讶异,问道:“先生虽有麒麟之才,但毕竟是江湖出身,怎么对军需之事如此熟悉,倒象是打过仗的……”

  梅长苏微微一怔,自悔方才有些忘qíng,但面上并未露出,而是不在意地一笑:“说句俗语,没吃过猪ròu,还没见过猪走路吗?我们盟内也常收些除役的老兵,你别小看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卒,他们着眼点不一样,很能开阔视野。到京城后托飞流的福认识了蒙大统领,竟是出奇地谈得来,好些事qíng都是向他请教的。不过说到底这方面我学得杂七杂八,不成个体统,只怕有些话让殿下见笑了。”

  靖王也只是随口问问,并没有深想,见他谦逊,忙道:“哪里,先生的见解甚是jīng辟,让人敬服。看来先生之才竟不可单一而论,让景琰刮目相看。”

  梅长苏欠身回谢,心中已起谨慎之意,不愿多说,便道:“沙漏将尽,殿上还要早朝,不如回去休息一下的好。虽然您是军人筋骨,但也不能打熬得过分了。”

  靖王此时还不感疲累,但见梅长苏眼下已有青影,知他的身体可不能跟自己一概而论,于是立即起身,说了两句道别的话,便开了密室中通向靖王府方向的石门,gāngān脆脆地走了。

  梅长苏回到自己的寝室之中时,外面的天色仍是黑的,飞流点了一盏灯,安静地坐着,人刚一出来,他便扑了过去。

  “又好久!”少年不悦地抱怨着。

  “对不起对不起,”梅长苏笑着拍他背心,“让我们飞流久等了。趁着天还没亮,我们睡个回笼觉吧。”

  “醒了!”

  “你醒了,可是苏哥哥困啊。”

  飞流将他推到chuáng边,大声道:“睡!”

  “苏哥哥睡了,飞流做什么?”

  “画画!”

  梅长苏忍不住一笑,揉揉他头顶,不再管他,自己宽了外衣,倚枕安眠。飞流趴在chuáng头守了他一会儿,便跳到外间,扯纸磨墨,开始东一笔西一笔地抹画起来。

  chūn分之后,昼长夜短,梅长苏回来时,本已是凌晨,所以飞流还没画两张,纱窗上已隐隐透了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