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年纪最小的风若,他根骨不错,且开始习武的年龄也比较小,只要再好好打磨几年,庆辉相信他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半年前拉起了一支义军队伍。
这支义军队伍里的人手不是平民就是奴隶,而且还全都是受过庆辉他们恩惠的那种。
在惊鸿的暗中促成下,庆辉做了这支队伍的首领,风芷做了这支队伍的军师,青夜和风若则在庆辉麾下分别做了一员小将。
如今魏国的形势已经越发混乱,那些贵族横征bào敛、醉生梦死、根本不顾百姓死活,越来越多的平民和奴隶因为实在活不下去而陆陆续续举起了反旗。
惊鸿通过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塑造了八年之久的风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终于成型,她怀抱着“心怀天下苍生,救万民于水火”的远大理想,一手策划了半年前那次轰轰烈烈、应者云集的起义行动,成功在魏国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势力和地盘。
第359章 爱之狩魂者
半个月前,庆辉被惊鸿派去了魏国都城,在那里,他成功和当朝宰辅的心腹大管家搭上了线,然后又以huáng金千两和十幅古画为代价从他手里换到了一张水陆两用的通行文书。
有了这张文书,他们的人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穿越魏国境内所有由朝廷把持的大小关卡。
虽然惊鸿谋这张文书的本意只是为了运输粮糙和兵器,但事实上这张文书的价值却远不止于此——如果他们有心,这张文书甚至可以让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兵士运到魏国都城去。
如果不是朝纲败坏、百官贪腐,这种东西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到像她们一样的“叛军”手里的。
拿到这张文书之后,云祁立刻就将它送去了惊鸿和风若手里。
惊鸿先是稍微施了个小法术在上面,以防万一保管不善出现什么损坏,然后才将它给了风若。
风若如今虽然才只有十五岁,但在惊鸿和庆辉的悉心教导下,他也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如今在他们这支队伍里,惊鸿和云祁依然只负责教导、指引以及确保他们的安全,真正做事的,其实只有庆辉、风芷、风若以及青夜。
训练兵士、冲锋陷阵、指挥大军的活儿庆辉和青夜全都包了,风芷除了偶尔出战,绝大多数时候都隐于幕后居中调度、执政安民,而风若则在他姐姐的指挥下负责深入敌后、收集物资和qíng报。
因为惊鸿把之前在平阳侯府拿到的财富全都拿出来做了军资,所以风若很快就通过各种地下jiāo易,将他们这支队伍的装备提升到了丝毫不逊色于正规军的水平。
几场胜仗打下来,他们根据地周围的小股起义势力就纷纷派了使者过来与他们谈“合作”。
风芷自然不会同意,她亲自接待了那些使者,然后客气、礼貌但却不失坚决地表示,他们只接受投诚,不接受“合作”。
那几支义军队伍的首领十分恼怒,他们互相通气之后便达成了攻守同盟。
在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后,那几支队伍同时发兵,围了风芷他们的地盘。
风芷等人早有准备,按照计划,庆辉亲自带着一半兵士对付几股敌军当中实力第二qiáng横的那支队伍,而青夜、风芷和风若则分别带了一支队伍据城防守,不让另外几股敌军有机会支援那支被选为重点打击对象的队伍。
庆辉武艺高qiáng且带兵经验丰富,那些随他出战的兵士不仅装备jīng良,而且还经历过充分的训练和数次战火的洗礼,在人数不占劣势的qíng况下,他们要打赢一支由普通民众组成、武器和盔甲都没有配备齐全的队伍实在再容易不过。
而在他们取得了第一场胜利之后,其他几支队伍的军心不可避免的就有些涣散,一股名为不安的qíng绪在众人心里蔓延。
等到前一天才刚打了一场大胜仗的庆辉带着自己麾下的兵士威风凛凛的出现在距离他昨天的战场最近的一支队伍面前,然后又一鼓作气的对他们展开攻击,那支队伍里的兵士更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他们的主将想尽各种办法,苦苦支撑了大约一个时辰,最终还是尝到了兵败如山倒的苦涩滋味。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庆辉的队伍势如破竹,很快就将之前同时对他们发难的几支队伍全都打散了,那些溃败的兵士有的远远逃走了,更多的则是做了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