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温婉(上)_作者:六月浩雪(338)

  在古代,至少在温婉所学的东西里面知道。在这个时代,女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出嫁的女儿,都要靠着娘家才能在婆家站稳脚跟,再来才是靠着儿子。真颜竟然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欺负真真,如果让苏扬厌恶了她,以后嫁了人在婆家受了欺负,别想有人为她出头。而且姻亲姻亲,在京城里其实都是错综复杂的关系利益体,真真是嫡女,以后自然是要嫁高门大户。跟这样一个和善嫡女姐姐打好关系,以后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竟然没有一点头脑,就这样明晃晃地欺上门。

  温婉透过这种种的迹象知道,她的表舅母,面上是一个贤惠慈善的妇人;骨子里,却是一个心胸狭窄容不了人的妇人。

  一一七:尚堂的亲事

  自从尚堂中举以后,很多人话里话外都有结亲的意思。你想啊,男子长相不错,才学也好,十五岁的孩子就考得了举人。妹妹又是有名的聚财童女,家里肯定也是有几十万两的家底。就算将来她出嫁,回带走大部分的产业。但只要稍微从指头fèng里流出点,就够尚堂好活的了。而且这一年,从种种迹象表明,温婉郡主对这个过继来的哥哥非常慈善,两人关系也非常好。

  以后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尚堂早就分家出来,上无婆婆的刁难。温婉虽然好财,名声也被传得不怎么好,但是,也就五六年,就会嫁出去的。再者这几月,温婉的名声明显有回复的倾向。所以,很多真心疼女儿的,都打上了这个主意。至于说二老爷这个传奇,反正已经是过继了的,可以忽略不计。

  那些个女人都想上门说亲,可是温婉对于不熟悉的人,向来是不让进大门的。至于帖子,如果不是有来往的人家,或者比她身份贵重的人家,基本到不了她眼前晃的。

  进不了八井胡同的门,就进平家的门。平母是半瘫痪在chuáng上,老国公爷一直在乡下庄子上过着悠闲的日子。平向诚连二老爷回来都不让人告诉他。至于国公爷夫妇,尚堂的婚事,他们只是伯父木,还由不得他们cha手。他们也都是聪明的人,不会去做那讨人厌的事。

  剩下的还有两个决定权的人。一个是平向熙,一个是安氏。安氏倒是想答应呢,可是她敢吗?要是这边她答应了,那边温婉不认帐,又给她搅和了,到时候丢脸那算是事小了,还得罪人。所以她就拾缀着平向熙去。可还等平向熙去呢,八井胡同那边就传来消息,说尚堂要等过了会试以后,再谈亲事。

  这下,平向熙也没辙了。总不能自打嘴巴,说我女儿的话不算数。而且他是真心为着侄子好,不对,是为儿子好。他自己本人也觉得,要是能过会试,中了进士,到时候有了差事,也许会结门更好的亲。反正会试也就几个月,尚堂才十五岁,不急。

  而且,从内心来讲,他其实还是有些害怕温婉这个女儿,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些害怕,这几次下来,他可吃了不少的闷亏。跟温婉做对,他总倒霉,没占过一里银子钱的便宜,总是灰头土脸的。

  可自从跟温婉的关系缓和了,日子也好过了不少。所以,他虽然仍然不喜欢温婉,也没再有安氏的挑唆,找温婉的麻烦。他现在就想着,还是离温婉远远的,大家都好。

  安氏自从这事,那都是夹起尾巴做人的。好在两个丫鬟总帮着他说好话,平向熙虽然面上对她还过得去。但是从不在她屋子里过夜。要不是五房现在的两位少爷都是她生的,估计连脚跟都站不住了。

  安氏心里暗恨,但也知道不能超之过急。心思全都转到平向熙身上去了,对温婉那边,自然也不大关注了。事实上,就算关注她也奈何不的。那八井胡同里花了大价钱,连个扫水丫鬟都买不通,让她白白làng费了好些银钱。

  “温婉,你看,尚堂中举,是不是该大办啊??”国公爷跟温婉商量着。想大办一下,给他们府邸添些好名声。

  “郡主说,大办什么呀?郡主表哥都考了第三名,都没大办,安静地在家里准备会试。他要是大办,不平白惹人消化。所以,郡主说七少爷现在最是该静下心来学习才是,万一扰乱了心神,秋闱的时候可就耽误了。国公爷,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温婉才不愿意大办。虽然办酒宴有钱进,可是麻烦。酒席可不是那么好办的,七姑八婆的全都得上门,到时候,非得忙一通日子不可。当然,如果以后中了进士,那大办是少不了的。

  “也是,还是温婉你想得远了。”看温婉说得也在理,国公爷倒也没不高兴的。他本来只是想为平家添件喜色。平家最近什么都不顺,想用一些喜色冲淡一些。但是温婉这么说,也是真心为尚堂打算。而且他也很清楚,如果没有温婉的助力,尚堂能不能考中,还真是一个未知数。至少,如果没有过继,他是可以肯定,那是绝对考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