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郑王在欣喜的同时,心里却有着浓浓地担忧。如果他的猜测是事实,加上温婉上次一声不吭,只向他要钱的行为就值得商榷。这证明,是有人要对她不利。否则这么正大光明的事qíng,甚至可以说扬名的事qíng,她为什么要躲躲藏藏生怕被人知道。这说明,这孩子有危险。想到这里,郑王心里一个凛然。是她疏忽了,这几年一直放着那孩子在京城,原来那孩子过得也是如缕薄冰。立即进了书房,写了一封信让人快马加鞭送到京城。如果真是他所想的那样,那温婉的处境就危险了。
郑王越想越担心,可是却无计可施。心里安慰着,应该不会的。他们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加上自己所做的考虑,应该是没问题。
仿佛是为了印证两人的谈话,第二天一大早,外面来人禀报说说,军营里派人来,说京城里送来了皇上的千里飞鸽传信过来的圣旨。郑王收到送他去河南赈灾的旨意,沈涧及其他几人幕僚是又惊又喜。这个差事要是办好了,可是天大的功劳啊!可是又为缺少银钱发愁。这差使,也一样为难啊。
而在半个多时辰以后,郑王正在收拾物件刚准备上路的时候。郑王收到了京城里给他送来的信件。
“王爷,京城密信。”郑王看完后,哈哈大笑。沈涧接过来一看,有些吓住了。接着,是狂喜。
“没想到,郡主,好大的手笔,好大的手笔,可见外人的传言,真是不可信,也不可在意。”沈涧赞叹着。
“在温婉的眼里,这些钱,敌不过父皇在她心中的地位。虽然父皇从来没面上对她怎么好。但是她却是知道,如果没有父皇,她什么都做不成。甚至连那条命都保不住。所以,我当初一得到她要钱的信,我就有这个猜测。没想到,她真是这么大手笔。”郑王面色很柔和。
“郡主大义。”沈涧由衷佩服着说了这句话。
“可是,就这笔银钱,也是不够。”其他两个幕僚都有担心。一百多万两银子,灾区可是有上百万的灾民。虽然一百多万两银子确实不少,但也只能是勉qiáng够啊。
“你们放心,估计朝廷应该正在紧急筹集灾银。而且,有温婉这么一个表率在那里,我想朝廷筹集灾银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我现在就赶往河南。”说完,东西已经收拾好了,随身带的人也全都点整齐了。拿了军部给的临时信物,骑了马带着五百护卫兵去了河南。
一百五十七:未雨绸缪
温婉听到是郑王去了河南赈灾,在找到那本书后。再进宫见了皇帝,请求皇帝外公派几个得力对瘟疫很了解的太医,去支援舅舅。
皇帝看着温婉,眉头直皱。这还没影的事qíng,就说瘟疫来了。这不乌鸦嘴吗,有些不大痛快。这瘟疫可是能随便说的,也就冷着一张脸,就怕温婉的乌鸦嘴灵验了“你这一日一直说再找的书,就是找的这本书?好好的,怎么就会出现瘟疫了呢?”
温婉也看出了皇帝不高兴的,忙拿了笔在白纸上写着解释道“皇帝外公,一般都说大灾之后又大难,就是说容易引发瘟疫。我们只有做好最坏的打算,把所有该准备的多准备好,一旦真有不测,不幸被我言重了。因为提前有了准备,到时候也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要是万一真有这事发生,我们又没提前做好准备,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混乱。到时候遭殃的就是百姓,那些百姓最是可怜。还有,皇帝外公,舅舅现在当这个钦差,万一真的爆发瘟疫,舅舅很可能就会感染上。我很担心他出事,就当温婉求求你了,你答应我好不好?温婉从来没求过人,皇帝外公,这次就当温婉求求你,求求你答应我好不好。万一真出了事,我,我……”
都说大灾过后易瘟疫,温婉费了好些工夫,磨了好一会。见皇帝还是咬着牙不答应。想着万一,应该不是说万一,按照温婉的估计发生瘟疫的概率极大。到时候那边环境不好,又没好的药材,当差又是辛苦免疫力会下降。真的有个什么,她就是间接害死舅舅的凶手了。那她一后,可怎么办啊,她要一辈子活在后悔当中吗?见皇帝还是不答应,温婉急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可是又得qiáng制自己不能哭。得想出好的理由来说服皇帝外公。那样子,可怜之极。
皇帝看着温婉,微微叹气一声,摸着温婉的脑袋,眼里有着浓浓的失落“那你说,你确定瘟疫的概率有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