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萍嵋_作者:暮兰舟(388)

2017-08-25 暮兰舟

  刘家港,有天然绝佳的港口,从元朝开始,这里出了诸多的航海家和商人,当地造船业就兴起,四处都是造船厂,还有炼铁业,海船用的铁锚从几十斤到几千斤都有,在太祖爷建国之初,天下赋税十之一二出自苏州府,而苏州府的赋税十之一二出自太仓,刘家港功不可没。

  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富庶之地的粮食也大多储在刘家港的仓库里,此处有天下粮仓的美誉,而迁都北京之后,北地粮食不足以供养新迁入的官民还有庞大的军队,漕运就更加重要了,秋粮成熟收割时,从刘家港北上的粮船几乎是昼夜不休。

  刘家港的繁盛在郑和由此下西洋时到了极点,海禁之后开始逐渐衰败,后来海禁不停的开了禁,禁了开,或许是天要灭刘家港,这里的海港慢慢变浅,大船无法在此处停泊,刘家港却再无崛起之日了。随着南边吴淞上海县海港码头的崛起,这里不仅仅是没落了,而且是倭寇出没最频繁的地区,这个老经纪家里不愿过担惊受怕的生活,便举家从刘家港迁到了扬州府,都一把年纪了,还要出来在榻房当经纪养家糊口。

  说到伤心处,老经纪老泪纵横,叹道:“唉,往事不堪回首,承蒙各位经纪同行的照顾,老朽一家放在扬州有立足之地。如今刘家港的百姓要么和倭寇同流合污,四处流窜作乱,做那伤天害理之事,要么就困在当地勉qiáng务农糊口,造船、炼铁、航海早就废弛了,其实海禁能捆住的是我们这些遵纪守法的普通商人的手脚而已,那些本钱大的,手眼通天的大海商还是有各种法子做海航贸易,本该jiāo给朝廷的税银都进了太监和官员们的腰包。”

  “我也是经常看朝廷邸报的,每年朝廷都为了延续海禁和开海禁吵得不可开jiāo!你们说说,他们都得了好处,当然是希望继续海禁了,因为一旦开了海禁,海商的走私贸易就合法了,分出利润来jiāo税银,不需要给太监和官员们贿赂,这些大人物们油头都没了,当然嚷嚷着海禁不可废除。”

  庆丰帝一听说有贿赂,忙问道:“老丈,那市舶司的官员和太监每年能得多少贿赂?”

  老经纪伸出了三个手指头,庆丰帝猜道:“三十万?”

  “三十万都不够打发太监手底下的小公公。”老经纪哈哈大笑,“你可以大胆一点猜。”

  庆丰帝狮子大开口,“三千万?”暗想朕劳心劳力搜罗好几年的私房钱才勉qiáng凑成这个数呢。这些人一年就能得了。

  “是货物价值的三成,何止三千万呢。”老经纪笑道:“这几乎是行规了,官商勾结,这商人八成斗不过官员。碰上刮钱刮的厉害的,三成都填不饱呢,那市舶司的太监狮子大开口要五成的,您也得乖乖把银票送出去。想当年没有海禁的时候,jiāo税也不过是十抽一,都说苛政猛于虎,其实太监官员们比苛政更可怕呢。实不相瞒,海外贸易利润大,许多太监和稽查的沿海官员已经不满足三成、五成的贿赂了,他们gān脆自己做起了买卖,从走私海商们手里夺一口食呢。”

  “就拿广东市舶司守备太监韦chūn举例子吧,这韦chūn自打皇上登基就去了广东,有十二年了,现在道上人谁不知道韦公公才是广东最大的走私海商?他与海外诸国都有贸易往来,广州港每日靠港离港的海外船只,有四成是他韦公公的。咱们这个榻房仓库里头的玳瑁、宝石、檀香、珍稀的huáng花梨木材,大多是韦公公运进来的。”

  韦chūn这死太监!年年上书对朕哭穷,没想到他比朕还有钱!赚了那么多的银子,也不知孝敬朕,每年送几盆珊瑚和几座西洋的大钟敷衍朕,原来是把朕当做叫花子打发呢!庆丰帝气的咬牙切齿,暗想等回到京城,不,回金陵城,不行,等会就命曹铨带着锦衣卫秘查韦chūn贪腐走私一案,把他这些年私吞的银子全给朕吐出来!

  说到兴奋处,老经纪是不吐不快,没注意庆丰帝变了脸色,继续唾沫横飞说道:“韦chūn是一条大鳄,其余小鱼小虾就不值一提了,都在拼命往兜里捞钱呢,韦公公吃剩的东西,也够小鱼虾们报餐一顿了。其实何止太监,连官员也都不gān净,诸位是从金陵而来,那应该知道三年前金陵城jī鸣寺盂兰盆会惨案吧?”

  庆丰帝等人皆点头,亲身经历此时的沈今竹和汪福海对视一眼——怎么扯到金陵去了?海禁、官员贪腐和惨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