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现在平南军正在万江与肃王的反军打得如火如荼。两边本就不分胜负,新征的兵丁也都紧着万江前线,朝廷现在,哪里还拿得出来军队去平徐州的乱子。
而出了这么大的事,那些世家却都guī缩在自己的底盘上,还一味地招兵买马,跟朝廷抢壮丁不说,还一点都不关心战事。
这让皇帝很是恼火。
“父皇当日,常说世家是祸害,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皇帝咬牙切齿,说得辅政大臣脸上也很不好看。
要知道世家把持着官员引荐和书生仕途,朝中不少大臣,都是世家出身,尤其几位辅政大臣,更是出自名门望族。
他们虽不满皇帝对世家的猜忌,但又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世家的确很不厚道。
皇帝bào怒,可是现在该如何是好?
即便再厌恶世家贪婪不重国事,现在也只能敬着他们捧着他们。
萧翰德咬了一会牙,终于深吸一口气,吩咐道:“下朕旨意,令英国府,永安伯父,以及文山云府,各出一万人马前往西北平乱。庆元就在徐州边界,楚侍郎也在乱中失去踪迹,遂特命安国府楚家出兵两万,总领大军,代君灭寇。”
“臣遵旨。”
这一道圣旨下去,就代表了皇帝对世家的妥协,等平定了粟láng之乱,朝廷少不得大肆封赏。这几个世家,彼时权势更盛,恐怕更加嚣张了。
皇帝此时心在滴血,经过这几年战乱,肃王之乱迟迟不能平定,国库早就空虚,连内库都快见底了。
而这些世家,现在各个比朝廷还有钱,要不是现在不是时候,他真想手起刀落,杀几个肥的劫富济贫。
不过不管他心里怎么想,现如今圣旨下了,世家也知道皇帝这是在求助了。
心中虽有得意,却也要端着不表现的太明显。
安国府内,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老爷子得知儿子失踪,当天晚上就急得派人出去寻找。
楚垣跟楚圻跑到父亲面前自告奋勇要去找弟弟,被老爷子制止了,两兄弟转头回了家就搂着娇妾寻欢作乐去了。
楚垣这几年被这嫡亲弟弟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听说楚域遇险失踪,想表现悲戚,心里却高兴得恨不能拍手相庆。
楚圻等着大房跟四房翻脸,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牟氏想的却比他还远,她日日求神拜佛,只愿菩萨保佑,这回楚熠阳被从万州调回来总领世家军去西北平乱,最好被那粟láng人杀死,然后整个安国府就只能是她儿子的了。
求了菩萨保佑之后,牟氏又要感谢,想到楚阳娿也失了踪,这回怕是凶多吉少,再也回不来了。这消息让她连饭都能多吃几碗。
可惜她没能高兴太久,就听说自己的娘家也遭了难。一家三百七十多口人,一夜之间被杀了个gāngān净净,牟氏当场就昏死过去。
第121章
粟láng人作乱,皇帝下旨,令世家集私兵平乱。
又因粟láng人叛乱之地,实在离徐州太近,因此皇帝诏中,命令楚家选出子弟为主帅。
此举原本是想要避免世家之中为争夺主帅之位再生纠葛。哪里知道楚域失踪,楚家能够带兵打仗的子弟,只剩楚熠阳一人。然而楚熠阳正在滨州前线与肃王麾下猛将对持,哪里能分身回京主持兵马平定粟láng人之乱。
对世家来说,此次诛杀粟láng人,可要比上战场与肃王对持要简单多了,正是建功立业谋得功名的好去出。世家之中有才能的子弟,要么早已入朝为官,要么便同楚熠阳一般,早就上了南北是之乱主战场,哪里还能分派出什么有才能的子弟。此次送出的,多是些眼高手低,甚至好吃懒做的纨绔出来。他们所带领的自家兵马,第一要务是护好自家主子,帮助自家主子建功立业,第三才是听凭调令诛杀乱贼。
楚家选出的主帅,人在徐州,暂时管不到从京中出发的世家军。而京城楚家,安国府世子楚垣,因已年介五十,又要主持后勤事宜,不能出面。楚圻乃是文弱书生,又是庶子,活了四五十岁,连刀剑都不能碰过,哪里敢任主帅一职。可他又舍不得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自然而然,楚圻争取着便派了两个儿子出去。
临走之时,牟氏对着两子反复叮咛,又要他们保住自身,又要他们建功立业。一个没见识的女人,因老爷子将两个孙子叫去指点几句,还满心不快。
楚朝阳跟楚冬阳一直以为自己乃是时运不济,这才一直被埋没,未能建功立业扬名天下。自然是信誓旦旦,要建立一番功绩,让世人瞧瞧。待凯旋归来,说不定连这安国府的爵位,也能争上一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