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公子:小老师,别害羞_作者:miss_作者:苏(1410)

2017-08-25 miss_苏

  ——那位美女工程师一边在给壁画注she浆体,一边却在仿佛喃喃自语。她神qíng专注,完全不像是在对着一面冷硬的墙壁。谀工程师这般的神qíng,弄棋看见过。她小时候身子不好,却也最怕打针,每回打针,妈都要去找医院最好的护士。护士阿姨每回给她打针,都会一边跟她说话,安慰她、鼓励她,有时候还是逗她,说着笑着针就打完了。虽然也还是疼,针筒却仿佛没有想象中那么冷酷了。谀那位美女工程师尽管是意大利人,但是她是真的在爱着这片古老的文化的。弄棋不由得轻轻舒了口气。也许技术会分东西方,可是对于古老文化的崇爱之qíng却是不分的。若如此,她便也放心了。

  绕了几个dòng室,终于走进那间刻着《碁经》的石室。里头人影幢幢,也有几个人绕着墙壁立着,仿佛也是在商谈整修事宜。

  弄棋不由得站定,隔着隔离带,遥遥地去看那几个人。几个工程师模样的人指着卷尾的几个字,仿佛被难住,“这几个字很奇怪。专家认定是古老藏字,可是我们请了几位藏地的学着来解读,却解读不出。”

  弄棋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藏文大概创立于七世纪,流传到今日已经一千多年,其间也经历过许多的jiāo融和更改。刻在《碁经》末尾的是最古老的藏字,因为佛教的缘故,那藏字带有古老的悉昙梵文的特征,所以即便是藏地的学者也未必能够解读。

  弄棋刚想上去说话,却听得内里一个男子幽幽出声,“那是孙子兵法中字。”

  弄棋呆住。有人说破译《碁经》是难题,尤其后头藏字内容。她也是几经参详了之后,甚至亲去印度与藏地拜望高僧,才确定了那大致的内涵;却没想到那人却也知道!

  知识都来自游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点知识的得来,如果没有如她一般多方游历来求证,是断然无法解读的。而那人听起来,嗓音又很年轻。

  面对着众人崇拜的赞扬,他也依旧是嗓音清淡,带着疏离。

  弄棋不由得去细望那男子。

  dòng中光线昏暗,那男子又穿戴着当地人在沙漠中常用的一种粗麻布的防沙外套,风帽兜起来罩住头脸。弄棋很用力去看,却依旧看不清他眉眼。

  只隐约看得清他身子轮廓。

  身子清俊颀长的男子,有一把清冷如泉的好嗓音。

  “不好意思这位游客,这间石室要暂时封闭,请先到其他dòng窟参观。给您带来诸多不便,还请包涵。”

  景区的管理人员过来跟弄棋说。弄棋虽有不甘,也只能遵守管理方的决定。

  一边跟着管理人员走向dòng外,弄棋忍不住问,“那个穿着粗麻外套的,是什么人?”

  仿佛这个行当的人,对身份都是喜欢讳莫如深。因此那位管理人员仿佛惊讶地望了望弄棋,也只是敷衍回答,“那是咱们特聘来的专家。”

  专家。

  弄棋将这个字眼在脑海里转了一圈,想起之前见到的意大利工程队。两相对照得出结论,也许那年轻人也是从国外回流来的人才。说不定有过在印度生活的经历,所以他能认得古老悉昙梵文的变形,便也有qíng可原。

  这世上玄而又玄的所谓缘分,其实掰开了去看,也许只是很简单的事实,全无làng漫可言。

  弄棋叹了口气,不由得想起兰泉总笑话她的一句话,说她不相信làng漫,不相信缘分,所以活该成为“可爱”的女生。

  可怜没人爱,那臭小子!

  身在敦煌,弄棋体会最深刻的一个词是——行走。

  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西方商人沿着这条古商道,用行走来沟通了东西方的商业与文化。

  同时也在行走的,还有僧侣。他们将在经文与教义也经过这里传播到古老的中国去,让汉传佛教后来成为佛教重要的一脉。敦煌莫高窟,以及沿途的诸多寺庙,诸多佛教所承载的文化印迹,便是最好的说明。

  弄棋听见老上师讲起,说有许多僧侣一路奔波,到了敦煌便坐化了。他们将自己的遗骨和对佛的崇敬全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所以说敦煌千佛dòng,那传说里的千位佛,便也有可能是在这里坐化了的那些僧侣们所化。

  佛本千面,那些僧侣们以普通僧侣的面貌入世,却怀普渡众生的大善心——他们传教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修行,而是要普济众生,这便是堪比佛陀的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