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哪怕皇上能重视一样,都是大功一件。郑老三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把礼单给家里的几个男人看了,“二郎三郎五郎,还有平安,你们都是要进官场的人,鸾儿这样的方式,值得借鉴。”这是说溜须拍马中不乏务实吗?
几人垂头领训。二郎经过一晚,也知道了自己将去西郊大营的事。很是感激的样子。
一家人忙忙叨叨一晚上,连宋氏和郑老四也特特的过来熬一晚上,总算是备齐了。
“怎么是十八样?”郑老二检查一遍,马上黑了脸,“要么十六样礼,要么双十礼。十八样?这是闹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西北没这样的说法啊?
方嬷嬷磨蹭过来,“姑娘,京里确实有这样的礼数。”
郑青鸾一副懵懂的样子,“------”
这该怎么办?要拿什么凑呢?
“要不搬两袋粮食?”小八跟着熬一晚上,眯fèng着眼睛打瞌睡,很ròu疼的建议。
方嬷嬷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礼送的!
阮三带着人,站在车马边,哭笑不得。这是能走还是不能走呀?
郑青鸾眼睛一转,拍了一下脑袋,仿佛刚想起来,“我说把什么忘了吧?还真是!”她歉意的朝阮三笑笑,“稍等一下。还有两样礼物,却是最重要的礼物。我去取来。”
说完拉着五郎就跑。确定后面的人听不见了,才道:“二哥,去拿两个罐子来。”说完,就回房,在礼单后面添了两行字。
五郎皱着眉头,捧着罐子,“要装什么?”不会又打什么鬼主意吧。
“一个装水,一个装土。”郑青鸾挑眉一笑。
“什么玩意?”五郎差点把手里的罐子扔了,吓得!
“我自有道理。”郑青鸾不管他,自顾自的舀了一罐子水,又去装了一罐子土,塞了一个给五郎,“拿好,别摔了!”
两人飞奔到门口。郑青鸾郑重的将罐子jiāo给阮三,“这是西北的山与水,请千万护好。”
阮三险些吓死,西北的山水?他低头看看两个粗陶罐子,努力做出郑重的神qíng。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郑家众人压下尴尬的神qíng,送走了囧着脸的阮三一行人。
钱氏再无顾忌,狠狠的锤了郑青鸾几下,“小孽障!老娘迟早会被你吓死!”
郑老三却露出深思的神qíng,也许,这个礼才最得上面的心意!
西北!西北!朝廷应该快对西北用兵了吧!
由萧郑氏送上西北的山水,那位圣上一定会很高兴的。
鞑子连年叩边,萧家军只守不攻。
如今鸾儿的这番举动,到底的无意的,还是早就谋算好的?他如今也看不明白了。
这究竟只是鸾儿的意思,还是萧家的意思,他更无从判断。
郑老三看看自家的小闺女,看见她眼中毫不掩饰的jīng光,还有嘴角挑起的坏笑,只觉得心里猛地一跳!
莫非,这是早就谋划好的?
第50章舅甥
第四十九章舅甥
郑家送走了汪兴华,迎来了新买的十九口奴仆。
郑青鸾依次把人分了下去。周海给郑老三做长随,她婆娘放在了内院小厨房。两个小子一个八岁一个五岁给小八当玩伴。
老福头放在门房,他十岁的小孙子福地跟着来回传话。福家的大儿媳妇伺候钱氏,小儿媳妇管着外院厨房,管着家里的下人二十多人的饭食也是体面差事。大儿子照看马房,小儿子照管园子里的果树田地。长房大女儿十六了,叫福团儿,专管洒扫。儿子福元儿,十五了,给三郎做小厮。二房的福田十四了,给五郎做小厮。
白运照看池塘,他婆娘和儿媳妇照看家里的jī鸭猪这些牲畜。他儿子白章跟着郑老三,只在外院书房伺候。
另两个丫头招娣和喜鹊,给了郑青桔。
方嬷嬷暗暗点头,这三家人,都有在主子跟前伺候的,可谓三足鼎立,相互制衡,哪家也别想独大!
这样分下来竟然没一个是多余的。这些活计也确实都不轻松。就连一开始就觉得人多了的钱氏和郑青桔也无话可说。
等家里的事都理顺了,才把给族里的礼一一派下去。
郑青鸾也把一些品相不错的玉佩,玉簪给兄弟姐妹分了分。把一些难得的贡缎给了二房和三房几匹,就都收起来,这是打算做聘礼和嫁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