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小记_作者:金波滟滟(320)

  “真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啊!”卢八娘赞叹了一声,“尚喆是答应了,那么蒋歆和尚颉怎么样呢?”

  “虽然蒋歆说还要回去禀报尚慡,但我觉得他们一定也会按时北上的。”

  卢八娘也赞成他的分析,“兄弟争权,更要争民心向背,且不说尚家与胡人早就结下血海深仇,只说尚喆北上,尚颉若是不去就输了,如果他对淮北军大营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那他一辈子都在道义上站不住腿,如此看来他一定也会北上。而尚慡呢,两个儿子都要北上,自然也会有看看两个谁更qiáng一些的想法。”

  “陶耀光那里,过些天我也会送书信邀他一同北上。”司马十七郎告诉卢八娘。

  书信是一定要送的,这是表明态度,至于陶耀光是不是出兵倒不是重要的,陶家所在的雍州距离如今的淮北军大营相隔不过数百里,按司马十七郎的计划,他是想直接打到雍州的边界,到时候他们自然会见面。

  “这些日子我会加紧练兵,其余所有的事qíng就只能jiāo给你了。”司马十七郎摸了摸卢八娘凸起的肚子,“你只要将政令收为已用,所有细务都一一分下去,千万别过于劳累。”

  “你只管安心练兵,所有军需物资我早已经有了安排。”

  ☆、第七十五章多方调兵北上抢粮三人联手南下开矿(二)

  就在尚喆来见孟白的同时,陈chūn煊也借此机会重新回到了淮北。做为淮北军在楚州行动的大功臣,虽然知道的人非常少,但他却极为低调,做足了孟白的崇拜者的模样。

  过了十多天,卢八娘终于接到了陈chūn煊自称门下递上来的贴子,她给司马十七郎看,没想到他竟然并不生气,而是淡然地笑着对卢八娘说:“既然已经写了投靠文书,过来给主人磕个头也是应该的。”

  不过话里终究带了些醋意,卢八娘便笑道:“他来拜见我一定是有正经事qíng要说,你若是不愿意,我就不见了。只是你应该替我见见他,总要感谢他上次的帮忙吧,再有看看是不是找矿的事qíng有了着落。”

  听了这样大义凛然的话,想到王妃一直为的都是自己,她满心都是淮北军的大事,把全部嫁妆都投了进来,又正给自己怀着孩子,司马十七郎也觉得自己实在不应该心怀酸意,无奈他就是想通了,王妃不过当陈chūn煊是个可用的人才而要用他,但心里依旧酸得受不了,最后只得说:“你的下仆过来磕头,我为什么见,你替我赏他点东西就算谢他了!”说着几大步走开了。

  卢八娘见了陈chūn煊,她并没有一个人与他见面,还把孟白也叫了过来,毕竟是要避嫌的。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卢八娘才不会引起无谓的风波,她现在既然想与司马十七郎携手奋斗,就要替他着想。把握好尺度,所有行为符合这个时代的风俗。

  当然除了避嫌,卢八娘还有一重更重要的原由,那就是为了生意。无论是从淮北军的立场出发,还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卢八娘都是要想办法赚钱,在本质是商人的卢八娘看来,差不多所有的活动都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她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司马十七郎也好,世人也好,都知道自己把全部的嫁妆都用在淮北军北伐之上了,但其实,卢八娘在孟白手里一直保留着一部分财物。

  俗话说狡兔三窟,卢八娘给自己留的后路绝不止三条,但她确实将自己绝大部分的财产都用到了淮北军大营。

  现在与陈chūn煊、孟白一起发展采矿业,即是为淮北军找到一条新的财路,也是为自己再多一条后路,后路总是不嫌多的。

  时隔几个月,陈chūn煊再见到卢八娘,眼里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狂热,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他虽然还是没有将淮北王妃从心头抹去,而且也从没打算抹下去,但是总能控制自己的qíng绪不再外露了。

  卢八娘很满意他的转变,如果陈chūn煊还是过去的傻样,她也只好再冷他几个月。现在她总算可以与他说些正事了,于是话题在卢八娘的主导下很快就展开了。

  煤,这个时代人们通常称之为石炭,早已经得到开采和应用,并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比如大青山的冶铁所用的原料就有石炭,而且这时的冶铁匠人还懂得把煤粉碎,使之完全燃烧,以提高冶铁炉的温度。

  只是石炭的产量并不高,而且还很难得,并没有普及到日常百姓的生活中,就是在冶铁中也没有得到更充分的使用。就比如淮北军大青山冶铁用的石炭,就是用了很高的价格从淮南买来的,这笔支出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要想将淮北冶铁工业发展起来,石炭的供应必是要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