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_作者:弥生凉(182)

  另一部分便是为各家所持,乃是家庙中供奉的家谱。当年温氏祖庙为几房兄弟共同修建,然各自却有自己的家谱,上面有只记录男丁,也有男丁女丁一起记录的。就如同温家老爷这一房,便只录入男丁,至于嫡庶,也只在名字一旁标明。

  温宥娘姐弟现在遭遇到的麻烦便是,即便是与温家老爷断了亲,温余卿的名字被从家谱中划了去,然而温余卿的名字却还在祖地的族谱之中。

  若不将族谱中的名字也一样划去,等日后温余卿改姓了张,在科举取士之时,温家祖地要争夺这一功名,也是有理的。

  到时不管是对温余卿的名声,还是对张府的利益而言,都有可能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反转,本是张氏一族的功名要被温氏一族夺去。

  因此,在没有回到温府祖地划掉温余卿的名字之前,温宥娘亦不敢让他们姐弟俩真改姓进张府的家谱。

  她是女子,迟早会出嫁,不论是温氏还是张氏,都不会在意她的去留,然而温余卿如今已经是小三元,要温氏肯将族谱上的名字划下去恐怕比登天还难。

  这也是温家老爷那么轻易同意将他们姐弟从家谱中划掉的原因,甚至连温余卿都不用问便痛快应了。

  “温家那老匹夫正在这给老夫等着呢!”张老伯爷胡子都气飞了起来,只狠狠捶了一下书案。

  温宥娘也是在回张府的马车上才将此事想了起来,才暗道温家老爷不愧是老狐狸,能得两代帝王重用,心机也是不浅。

  不过如今温府张府争的便是温余卿的‘小三元’,便是温氏一族不放人,温宥娘也不担心。

  温氏一族要不肯放人,能拿出来闹的便只有礼法,然而大隆历代皇帝重律法,便是礼法也被多番改动。

  这对温宥娘姐弟而言便是益处。

  因律法他们姐弟与温家大爷不再有父子关系,礼法也重母孝。在面对温氏一族时,他们姐弟是占了上风的。

  所以便是脱离温氏一族极难,他们姐弟也并非脱离不了,无非是现下名誉受些损害,且要劳烦当地官府。

  但这也总比之后温余卿高中,再被温氏一族闹开了来撕扯了要qiáng。

  张老伯爷比温宥娘更深知宗族之最,只摇头道:“恐怕是难。”

  这世道,不外乎礼法或国法,然而在地方上,却还有一道宗法。温宥娘姐弟脱离温家老爷这一房容易,但要彻底脱离温氏一族却是难上加难。

  温氏一族并非只有温家老爷一房,其他房也自有出息者,只是前程并不如温家老爷罢了。

  如今温家大爷跟仇氏犯了事,最大的损失不是在于功名被剥夺,而在于温氏一族极有可能为了留住温余卿,而将温家大爷逐出温氏,而让温余卿过继于其他房。

  不过便是温余卿进不了张家的族谱,张老伯爷也不会担心。

  以温宥娘的厚道,和温余卿对张府的感qíng,便是在日后他东去,也不可能不会跟张府互相扶持。

  因此,对于此事他也并不会耿耿于怀。

  想通了这一点,张老伯爷便道:“不论如何,终究也不适合与他们为仇。这事过几日我们祖孙再商量出一个章程来。这会儿你还是先去看看你祖母,她估摸也是醒了,要到处寻你呢。”

  张老伯爷与温家老爷不同,年轻时纳过几房妾,虽生下孩子的只有一人,但确实算不上什么好丈夫。

  然而,张老伯爷却也没让张老夫人真受过什么委屈,也只不过是古代最具代表xing的士大夫一类。

  温香暖玉在怀,正室嫡妻在侧。

  温宥娘起身跟张老伯爷行了礼,这才应道:“那孙女先去了。”

  便是或许上不了张家的族谱,于温宥娘而言,张家却也要比温家让她感到亲近,有人qíng味儿。

  因此在改口上,她半点不适也无。就是最后他们姐弟qiáng不过温氏一族,在称呼上,今后恐也是不会再变了。

  张老夫人一醒,见到温宥娘就高兴,也避免不了说起了太夫人之事。

  “那是因为她们廖氏一族与我们徐氏一族恩怨大着呢。”

  温宥娘一直不明白,稚子何辜,太夫人为何连他们姐弟都容不下,他们姐弟身体里留着的也有她的血。

  便是只因温老夫人的姑姑嫁给了她的心上人,便连温老夫人与张老夫人所出的张氏,及他们姐弟都容不下,这种理由也太难以令人信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