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_作者:弥生凉(210)

  事实上,要不是温宥娘多想了一些,张氏的那几个庄子,恐怕被仇氏和小廖氏置换了一辈子都不会知晓。

  喝完茶,又在各自的水囊中装满了水。温宥娘一行又回到马车中,继续朝着左边的那条道上去。

  剩下的路程便要颠簸一些,虽有将路挖开,然而并未怎么填平,马车走时也时而偏来偏去,好在并没有偏到危险的程度。

  外面的家丁也低声说着路不如之前好走,然而因没有下雨,道路不算泥泞,就已经算是幸事了。

  半个时辰一晃一晃的过去,晃得温宥娘差点睡着。

  等回过神,彻底清醒时,马车已经到了庄子之外。

  有租用庄子gān活的佃农瞧见几辆马车停在庄子外,便在一边停下来看热闹。

  张家四爷身边的小厮便上前问道:“请问,这可是杨家村?”

  那农夫听了就问:“你们找谁呐?”

  小厮转而问道:“这就是温府的庄子罢?”

  “是。”农夫点了点头说。

  小厮闻言就高兴了,忙道:“咱们找杨家村的村长,不知道住在何处?”

  农夫转过身,伸出手朝着村庄的方向指了指,道:“喏,就那一家。上面有瓦的那一户,有七间房的!”

  等问到了路,小厮赏了几枚铜钱给农夫,几人的马车便朝着村庄而去。

  杨家村比京郊的村落要穷得多,京郊的村落大多住的是瓦房,墙体不是木质便是泥墙。

  而杨家村,最好的便是泥墙,差一些的就只有用稻糙堆成了。

  温宥娘下了马车,就见者村子里没跟着家中人gān活的幼童们悄悄在不远处聚集在了一起,直往他们这个方向看。

  “把马车里的松子糖拿出来给他们分一分。”温宥娘回头对冬梅道。

  冬梅知意,转身上了马车,下车时手里就多出了一个用几丝棕绳捆着的纸包出来。

  “待会儿你问问话,村子最近有没有外人来过。”温宥娘道。

  冬梅点头,走到一边木桩子上往下一坐,就打开了手里的纸包,纸包里的香味儿顿时传了出来。

  这时本在屋中的杨家村村长也杵着拐杖打开了门,见着门外的一行人,就道:“几位可是路过村子,想要夜宿?”

  张家四爷拱手道:“杨老爹。我们一行自京中而来,为的便是杨家村里的两个庄子。还请进门一叙。”

  说到杨家村的庄子,老人的眼睛有一瞬间的收缩,随后面色如常的将门彻底打开,往旁边让了让,道:“请进。”

  温宥娘一行便跟了进去,老人在前面带路,边走边道:“家中子女都已经下了田,尚还未回来,小老儿这几年眼不再好使,看东西也不甚清楚。”

  “此时烧水煮茶恐怕要等一等了。若有待客不周之处,还望诸位见谅。”老人将几人请上座后说道。

  张家四爷便回道:“杨老爹不必客气,咱们一行先前便在茶寮里喝过了水。毋须这般麻烦。”

  村长听了便点头,自己寻了矮凳坐下,道:“那几位来,为的是哪一个庄子?”

  张家四爷道:“不知这里的庄子都是谁的?”

  老人回道:“此处两家庄子,都乃是京中礼部尚书温尚书家的。”

  温家老爷被贬官之事,看来还没有被传到乡间来,从老人说这话时眼中透露出的jīng明就能看出。

  他是在用温家老爷,压着温宥娘他们一行。

  张家四爷得不当了回活雷锋,传递了一下消息道:“杨老爹有所不知,温尚书早在半月前便被贬了官,如今不过在工部,任职五品。”

  老人一听,明显被吓住了,道:“可莫要哄小老儿顽耍。”

  温宥娘在一边道:“温尚书乃是家祖父,我等何须骗老人家您?”

  老人听温宥娘说破身份,说话也更加恭敬了一些,问道:“那今日诸位来庄子上,可是为了住几日还是久居?”

  张家四爷摇头,“非也。只为庄子的地契而来。”

  “地契?这位爷的话是何意?”老人不解道。

  张家四爷不与杨家村村长打哑谜,直言道:“就杨家村南面的那个庄子,庄子上有良田百亩。十七年前为京城的一位徐姓侯府所有,后将庄子卖与京中怀恩伯府张家,十六年前张氏女嫁入温府,张家便将此庄子做为陪嫁送入温家。到了十二年前,有人私自将庄子卖给了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