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_作者:弥生凉(249)

  六老太爷闻言便问:“那两处庄子,田地如何?”

  温宥娘道:“俱是良田,有两百亩。”说来也十分可惜,若有现代的jiāo通,哪用得着将上好得良田卖掉。那两个庄子的田,比江南的几个庄子上都要好一些。

  “既然好,又为何要卖掉。”六老太爷又问。

  温宥娘回道:“两个庄子分布于湖州两处,上下湖边相距甚远,便是派人打理,自湖州来往于京中亦不方便。”

  湖州最为出名的便为上湖县与下湖县,其中刺史官邸设立在上湖,两湖相距甚远,行车与顺河而下且得十日。

  温宥娘不知道当年张府是如何买到这么远的庄子的,但以她的眼光来看,在jiāo通不甚方便的古代,置办产业要么离长居之地近,要么就要在祖地边上。有些许闲钱,在jiāo通便利处置办产业也行,但万万不能看产业好而忽略jiāo通及管理方面的要素。

  “仅是如此,就毋须卖掉庄子。”六老太爷道。

  古人的管理方式与现代人亦有不同的地方,在温宥娘看来的jiāo通不便与不好管理,对古人而言却不是什么问题。

  温宥娘见六老太爷这般说,忙道:“请老祖宗赐教。”

  六老爷颔首,与她分析,“湖州上下湖两地的庄子,大多为良田。虽jiāo通比不过江州,然而其良田少为世家大族所占,故天下粮赋,湖州占其三。再者湖州gān旱水涝不过数十年一遇,其数年均产,非旱涝常见的江州可比。这种庄子,便是如今多少大族亦想买下来,留给子孙。”

  “当然,”六老太爷顿了顿,“因你无人,故才觉不好管理。但如今你们姐弟过继于六房,六房难道无人可守?”

  可六房确实没多少人,六老太爷不过秀才功名,仅能免其赋,宅邸中也不过一二十口。这一点温宥娘不过几日便查得清楚。

  六老太爷自然也清楚,接着道:“便是六房下人不愿前往湖州,温氏一族中人却也有愿意前往的。湖州离京城远,然而却离曲水颇近,不过十日路程。挑选两户家中供有读书子弟者,前往湖州打理两个庄子。一来,可以替余卿笼络族中人才,以便于日后出仕互相扶持;二来,对余卿在族中名声亦能增加,有一日能立于全族之上,也少些妨碍。”

  “更何况,余卿要出仕,自然须得先知天下大势。各处庄子田产,便是越多越好,也好互通消息。方不耳目闭塞。”

  不过两个庄子,她考虑的不过是银钱上的利益,然而六老爷子的处置却能让温余卿得到银钱之上的好处。

  温宥娘起身,面朝六太老爷,恭恭敬敬鞠了一躬,道:“宥娘惭愧。”

  六老太爷只轻轻摇头,温宥娘能将他的话听得明白,于女子而言便已不错。她不知不过于无人教导,非她之罪。

  “你明白便好。只可惜你已年长,若是早几年,便能随我四处走动。”六老太爷叹息道。

  要温宥娘不过七八岁年纪就过继于六房,温宥娘长至现在的见识,便不是如今这般肤浅。

  说到底,亦是各自的命运。

  六老太爷将剩下两座庄子十分漂亮的处置下来,温宥娘就问道出行之事,“老祖宗带余卿与昀良出行,可带多少人马。”

  温宥娘还当是在京中,各府女眷、郎君出行,动辄十二十人。想着六房下人不足二十,要留下几人留守曲水宅子,六太夫人亦要带走几人,留给六老太爷一行的便不多了,因此她倒想将张府的家丁留下来几个,与六老太爷一道护送。

  只是可惜温宥娘的这个想法注定没用,六老太爷连算都没算,直接道:“不过一辆牛车、一马夫、一小厮足已。”

  温宥娘一听这规格,整个儿就有些傻了。这也太少了些。

  六老太爷似乎也察觉了温宥娘心中的想法,接着说:“余卿与张家那小子,身边也当是有小厮相随的。算下来亦有七人。便要再加一辆牛车。他们两个小子身边的小厮当会赶车吧?”

  “都会。”温宥娘gān巴巴道。

  大户人家郎君身边的贴身小厮,等同于现代的秘书,各种技能必须满分。赶车只是其中一项必备技能。

  六老太爷听说那两个小厮会赶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只温宥娘在一边试探着道:“老祖宗,人是不是少了点?便是从曲水至湖州,亦有十日的路程。途中翻山越岭,偶有豹虫,更别说山中劫匪。只三四个下仆如何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