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成全了他们俩一堆苦命鸳鸯,再好颜相待也不算个什么事儿了。说话里,也十分俏皮。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温宥娘挺佩服周家娘子的。
做为土生土长的大隆人,遇见那种糟心事儿,竟然没自挂横梁上,而是为自己搏出一条路来。更是有胆量与夫家断绝关系,不依赖不合的娘家,除了千里迢迢前来投奔已订婚的前未婚夫这一点算是黑点之外,其他地方都做得十分漂亮。
这其他地方的做法,十分合她的xing子。
周家娘子听得温宥娘的话,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对温宥娘十分感激的,就回道:“也赖温家娘子高义。”
要没温宥娘让这一出,她最多也不过是个妾。要温宥娘手段低倒没什么,在内宅中她当是吃不了什么亏,指不定还能架空了温宥娘当个暗地里的当家娘子。
然而温家娘子不论是当初相见时所闻,与后来温氏与余庆年退婚的所作所为,周家娘子就知道以着温氏六房这处事手段,她是占不了便宜的。要真当了妾,要不能本本分分的,一争下场就不会好了去。
好在,温家娘子愿意成全她,免她为妾。
至于余庆年,对他知之甚深的周家娘子却是知晓他是什么样的人的,怕是娶谁都是那般xing子。说成全他,也不过是全她一点名声罢了。
周家娘子在xing子上某些方面与温宥娘也算是相和,因此在与温宥娘jiāo谈时也算是越说越jiāo心,最后说到跟前夫一家那档子事,也没避讳什么,只说是让温宥娘多知晓一些事儿,免得日后吃亏了不晓。
对于自己的前夫,周家娘子算是没什么不满的。虽不是心中喜欢的人,然而成亲几年并未嫌弃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后几年不曾再开怀。也并未要过身边丫鬟开脸,也算得上是良婿。
但讨人厌的却是前夫那一家子兄弟,合着上面的那个婆婆。
周家娘子当初也是看在自家夫君面上忍了又忍的,只是后来忍不下去了,才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因此便跟温宥娘道:“也不求嫁个有多出息的,还是得看家风。再有出息,要有旁人带累,还不如当初没出息的好。”
这一说,就说到前夫家中那几个兄弟的好坏来,竟是没一个像样儿的。当然,最混蛋的还是二房的其他房的尚还好,在能忍的范围之内。
说到这里,周家娘子又抓着温宥娘的手道:“温家妹妹可得记在心上,这兄弟姐妹的人品,都得打听清楚方行。”
就像她那样,再寻了来的夫君人品上佳,可遇着那一家子人,还是让自己受累。要不是有着孟世子搭一把手,她也没那么容易把自己女儿顺利带走。
要留个女儿在那个家,以后还不知会长成什么样。
总的说来,周家娘子觉得寻夫婿,一要看个人人品,二要看全家人品。而且还得缺一不可,不然有个万一,就是她之前的下场。
最后说到跟余庆年之间的事儿来,周家娘子才道:“其实才来之时,我也不曾指望与他有个甚。只求他还如以往那般心软,收留我们母女一段时日了,我再在京中寻个出路。他那xing子虽是善,可在礼数上却是半点不差的。要真住久了,恐也会写信去我娘家,让人接了我们母女回去。我那娘家,不说与大嫂不亲,就后面的继母,也是个刺头儿,回去了又能得什么好呢。”
周家娘子一开始之时,也没打过余庆年的主意。两人有缘无份,她也厚不下脸皮再续前缘去。
只是当时她跟夫家断绝关系,是万万不能回娘家去的,因此才寻着由头让孟世子捎带了一程,想着先求了余庆年的庇佑,再来想办法。
可等着真见了人,那心思又哪由得自己,便是做妾,也是宁愿了的。
温宥娘听得感慨,最后忍不住问道:“其实余先生那人品,自是上等的。只是那xing子,过分仁善,在礼数上又迂了些,周家姐姐你这xing子就怎么瞧上了?”
两人说得亲热就姐姐妹妹的叫了,温宥娘实在是看不懂周家娘子怎的就看中了余庆年了。就那一个善和一个迂,就够让温宥娘头疼的,更别说跟这种人过日子,还不得提心吊胆,生怕他哪天救出个白眼láng来祸害全家。
周家娘子也没不好意思说出口,“自幼便认识了,两家结了亲,早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又比他大了几岁,先都是当了弟弟看着的。有些处,觉得他做得不好,也不忍说,也就在后面弥补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