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_作者:弥生凉(469)

  然后是钦天监看了期程,选定新帝拜祭祖先的时日。定在了九月的十三那一日。

  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其他问题都被排在了后面,盛国公余孽的问题被摆在了面前。

  小公爷自昏君禅位后就停止了对京城的攻击,然而两万大军立在那,又是战斗力极qiáng的骑兵,朝臣们不可能不怕。

  公子珣倒没什么好跟朝臣们争的,只说了一句:“两万骑兵,后面是三州百姓。到底以和为贵。”

  小公爷带着五万骑兵造反,打一州占一州,最后到京城的时候只有两万兵马,这也是仇伯爷当时能将他拖住的原因。

  如今小公爷带兵守在京城北面,其实就算是他们再跟小公爷打起来,最终就算打赢了受苦的还只会是那三州的百姓。

  所以,就算朝中有人反对,最终还是决定派人与小公爷和谈。

  至于何谈人选,最终却是选中了孟世子。准确的来说,是孟世子自荐。

  温宥娘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就问他,“你这脑子是糊涂了?”

  两边完全没有jiāoqíng,他们对小公爷的了解也不够,就算孟氏与小公爷有赠粮之恩,温宥娘觉得小公爷也未必会认那个人qíng。

  孟世子只拉着温宥娘的手,安抚道:“不过十三岁小毛孩,我还不信说不过他了。再过不久我就是国公爷了,好歹也得立些让那些文臣闭嘴的功才能立足与朝廷。”

  这种靠嘴皮子的事qíng,孟世子愿去,温宥娘也自不拦着,还gān脆陪着他一道去了。

  小公爷比温宥娘想象中的看起来要显老得多,不过也是十三四岁看着像十五六岁的模样,一身杀戮尽显,看着就不像是好相与的。

  不过让温宥娘没想到的是,竟也是个讲理的人,只长在边关,说话较为直。

  “当初那些粮糙,也得多谢夫人。”小公爷一口公鸭嗓道。

  温宥娘笑着道:“我家六郎在小公爷治下,几番得以提拔。要说谢,也是我们夫妻谢小公爷。”

  六郎在军中虽是被昏君几番提拔的,然而能在造反时与小公爷一道,就足以证明陈敬暗中与盛国公一系的关系十分好。其中能顺利提拔,必然少不了盛国公在其中的支持。

  温宥娘说他们要谢小公爷,也并未说错。

  小公爷摆手,“陈大哥乃有先陈之风,能有今日也理所当然。”

  到底也是陈氏的血脉在,先陈乃是陈敬母族,善用兵,只是后来子嗣多战死沙场,才渐落寞。

  随后温宥娘才说道贵妃之死,贵妃在得知小公爷造反之后选择了死亡,摆明了是不想让小公爷受到半点拖累。

  此次前来,温宥娘也将贵妃的遗骸带了来。

  “贵妃在宫中时于一小宫女有恩,在冷宫逝去之后,那宫女便请人将贵妃娘娘的遗体火化,装进了花瓶中藏着,方得以保存至今。”温宥娘让冬梅将封了口的花瓶端了上来。

  至于盛国公府当初被抄斩的男丁遗骸,却是也有一二故人前往收尸,掩埋与他处。

  “还在世的女眷,如今几日能寻到的,今日我等也悉数带来。”温宥娘又道。

  男丁抄斩,年幼女子大多被罚为官奴与官女支,然而盛国公府的女眷们哪能容忍这般欺rǔ,大多选择了将年幼的孩子掐死或喂毒毒杀,最终留下来的,竟只有那么二三。

  只有这么二三也足够小公爷领温宥娘的qíng,之后再说到退兵之事,就容易了许多。

  小公爷说要没当皇帝的心,那也是假话,只当初在反之时,那股子念头最为重,只到越后来越就嫌麻烦。

  到底是马背上杀敌的人,又年幼且无经验,要坐下来说处理政事只三州州务都让人头疼。又哪还有当皇帝的野心,只一门心思的想要报仇。

  等一番促膝之谈下来,小公爷也便将自己的条件提了出来。

  继续守着边关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不用请示公子珣,温宥娘也觉得让如今家世已经淡薄的盛国公一系守着也比别的世家或者积世勋贵家的接手要qiáng。

  剩下的条件之一便是,当初罗织盛国公府罪名的那些人,必然得要收拾。那等人,莫说小公爷不想让他们好过,就公子珣也是容不下他们的。

  再有条件是昏君及四皇子,小公爷想要捏在手中。

  前面两条并不为难,只最后昏君与四皇子一事,孟世子并不好说定,只道先回去请示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