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步生莲_作者:青木源(402)

  拓跋演看到御史台的那封文书,他看了看,放到了一边。“这个就不用给东宫送去了。”

  太皇太后年纪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同样的脾气也越发的bào躁,太医署的御奉说太皇太后这样是女子到了一定年纪之后会有的症状,只能缓和,不能完全治愈。东宫这样,拓跋演gān脆就完全顺着东宫的意思来,最近高凉王妃传出有身三月的好消息,长信殿内也轻松了不少,好歹也不是时不时就从里头拖出几个人出去了。

  这个节骨眼上,拓跋演还真的不想触怒太皇太后。御史台的这份力气暂时是白出了。

  “陛下。”他将最后一份文书看完,刘琦已经走了过来,“诸公求见陛下。”

  刘琦将毛奇原来的差事给包办了差不多一半,原来那些在宣华殿的老人们,他算是过的最好的。

  “宣。”拓跋演道。

  “唯唯。”刘琦得命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李平等人便进来了,太皇太后当初提拔了不少汉臣上来。北朝虽然是鲜卑人建立起来的,但是汉臣们一直得到任用,汉臣和鲜卑贵族两方互相看不惯。到了太武帝万年,清河崔氏一门的嫡系几乎被灭了个遍,连带着那些姻亲一起都被打压的消停了。

  汉臣也沉寂了一朝,一直到还是到了太皇太后临朝称制,重用汉臣实行汉化改革,才又恢复了一些。

  朝堂上免不了要站队,不站队的也有,不过想要做个纯臣,说的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李平对此感受最深,陇西李氏不是王谢那种一等士族,比起清河崔氏来,还有所不足,士族说是不管哪家当皇帝都要任用,可是这任用也有高低的差别。甚至做的不好,还会掉脑袋,他年轻的时候被天子看重,可是真的得到重用,却是在入了皇太后chuáng帷之后。

  于是朝堂上以他为首,那些被太皇太后提拔上来的汉臣都被鲜卑贵族归为后党。想要改革,不靠个大树是不成的,所以后党人还不少。

  今上亲政的时候,一群后党心里还惴惴不安,今上看起来温文尔雅,但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持那边的政见,是亲鲜卑还是倾向于汉臣。

  先帝倒是表明的十分明显,但凡东宫重用的就要铲除,若是内宠,那么下场就更加可悲了。

  李平一开始心里有些没底,他对太皇太后没有任何感qíng,一开始不过是作为男子的猎奇心,后来是因为实现抱负不得不和太皇太后纠缠。但后来还是不得不承认,太皇太后是没办法从他的仕途上完全抹去了。只看着今上是不是真的对东宫上心。

  所幸,天子这段时间也没表露出来和东宫对着gān的意思,朝中大事问过太皇太后之后才实行。政见上和东宫基本上差不多,也是用的汉臣的那一套,甚至宫中也是汉风盛行,皇帝自己有时也会身着汉装见诸位臣工。

  经历过先帝和东宫火拼的大臣们觉得自己可以松口气了,太皇太后和先帝都手段酷烈,来个xing格温和的天子,真是太好了。

  “臣拜见陛下。”对着御座上的皇帝拜身下来。

  拓跋演坐在御座上受了臣工的这一礼,答礼之后赐座。

  这些臣子也是jīng乖的,太皇太后如今身体不适,有咳血的症状,不过是把这个透露出去,有些人就开始观望起来。那些文书也是送往西宫,而不是东宫了。

  刘琦袖手站在那里,见着天子和诸位大臣开始商谈要事,他让小huáng门朝着那些熏炉里再多添几分可以提神的熏香。

  毛奇看着抖了一下眉毛垂下眼来。

  东宫那里的状况不太好,入冬以来,太皇太后的身体就越来越不好,常常咳血,整个人的jīng神也萎顿下来。亏得宫中各种救命的宝贵药材流水一样的往东宫送,太皇太后如今也恢复了一些。

  萧丽华和萧大娘这会都在长信殿,前几日太皇太后放话,说想要见见几个侄女兼孙媳妇,哪怕天寒地冻的,两个人都要赶过来。

  高凉王妃的肚子已经过了头三个月,新妇都是小心翼翼的,没有把握就不敢把好消息说出去。等到过了三个月,孩子都在肚子里坐稳了,高凉王妃和高凉王才把这个消息送入宫中。

  萧丽华看着这位姑母苍白的脸色,拿着手帕轻轻咳嗽两声,上面就淡淡的一抹血样的殷红。

  她心里猜想太皇太后是不是得了痨病,但这个话她不敢说,更加不敢去打听。帝后的脉案都是封好保存的,不是哪个人都能去问。她也没那个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