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废黜先祖所立宗主制,用汉人的三长制,难道不是在助长汉人的气焰吗?陛下这么做,日后要如何面对鲜卑的列祖列宗!我宁可被陛下革职,也不愿看着陛下犯下如此大错!”
那话是用鲜卑语说的,听得一众汉臣皱眉头。拓跋演这会已经露出了怒色,“善,朕就成全你的大义。”
拓跋演这话一出,原本还挺着脖子准备和皇帝死磕到底的鲜卑勋贵顿时一双眼睛瞪得和留言似的,他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还真的会顺着他的话将他革职。
还没等那人再次开口说话,拓跋演已经道,“御前失仪,jiāo予有司处置。”
此言一出莫那缕的脸色冷了几分。他看着上面的皇帝,眼底深处含着一抹yīn鹫。当初救下皇帝完全是因为皇帝那时已经算是长成,再贸贸然行废立之事恐怕会招来祸患,如今他也因为当初在太皇太后的那一番话,今上对他十分礼遇。在鲜卑人中他已经是位极人臣,但如今他也对皇帝十分不满。
那个冒失的鲜卑贵族出来说完宁可革职的话之后,莫那缕就打算出来给他说些好话,这样双方都有台阶下。谁知道皇帝竟然是铁了心,顺这就把人给收拾了。
下朝的时候,莫那缕看着那边的李平。李平觉察到莫那缕的目光,也转过头来。李平笑着对莫那缕一礼。
莫那缕颜色冰冷,他过了一会从鼻孔里发出轻轻一声,给李平行了一个鲜卑人的礼节后转身离去。
“李相公,陛下有请。”huáng门过来笑呵呵的对李平说道。
此言一出,那些还没走的大臣们纷纷看过来。眼里或是羡慕或是不满。
李平面对诸多注视,泰然处之。整了整衣襟就和huáng门离开了。
**
朝中关于迁都的事,两方争执不下,李平自然是站在天子那边,汉化对他们来说有利无害。但是鲜卑勋贵毕竟在朝堂上立足那么多年,这些老家伙反对起来,真的是让人头痛不已。
光是双方在朝堂上就明枪暗箭的来了好几个回合,若不是朝堂上不可喧哗,更加不可有失礼之举的规矩。恐怕那些鲜卑贵族会直接扑上来撕碎了这些和他们对着gān的汉臣们。
“这些举措,从太皇太后开始就已经实行了。”李平在昭阳殿内对着面前的拓跋演道,他年轻之时姿容俊美,到了年纪大了,也是气度非凡,身上的袍服整齐,不见半丝褶皱,“那些提出来的异议,臣实在无法苟同。”
今日的朝堂上,那些鲜卑大臣已经是将自己对汉化改革的不满都表露出来了。
拓跋演在朝堂上厉声呵斥,甚至下重手处置,暂时的压住了这些人。
拓跋演自从继位以来,一直讲究为君的礼仪风度,很少喜怒形于色。对待臣子们也是十分温和,如今勃然大怒,让朝堂上一众人都反应不过来。
事后拓跋演发下诏书,将那个鲜卑大臣身上的官衔给降下去,这还不够,人被发配到平城之外的地方。
诏令下达之后,甚至不准人收拾行李,直接就被架上了马,被送出平城。
这可是真的早上还在朝堂上呆着,晚上就被发配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了。
“前几日之事,怕也是台主等人为了试探陛下的态度。”李平说道。
“朕知道。”拓跋演此刻坐在chuáng上,他面上半点笑意都没有,黑眸里沉的几乎照不出任何东西出来,“那些个鲜卑老人,不愿意离开平城这块他们经营已久的地方,也不愿意去离南朝较近的洛阳。拿不准朕到底怎么想的,就推出个人来试探。既然如此那么朕就如他们所愿。”
“但凡改革,必定会有阻力,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例外。”拓跋演想起萧妙音说过的话,“朕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会一帆风顺。”
“陛下英明。”李平在榻上微微俯身。
“英明?”拓跋演轻笑了一声,他摇摇头,“鲜卑人从山林糙原间到入主中原,其中时势也罢,天命也罢。到了如今,想要做出一番事业,那么就不能再遵守所谓的祖规了。”
英明两字,拓跋演不觉得和他有甚么太大的关系,若是他不多想,恐怕这会早就会被牵着鼻子走了。
鲜卑入主中原之后,虽然一直在汉化,但部落的那一套也都还存在,贵族圈地与朝廷争利,隐瞒人口,如此才种种,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