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豆卢氏一听说真的是太皇太后家里的人,立刻就觉得心烦意燥,她好不容易带着女儿出来游玩,谁知道路上竟然遇上这么扫兴的事。
“是燕王家的还是博阳侯家的?”豆卢氏心中烦躁,还是问了这么一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两个兄弟不是王就是侯,反观何家,同样是外戚,却只有直系的兄长封了个侯,不过……那些庶孽没有跟着嫡亲的姊姊获得好处,心里也十分满意。
太皇太后的那个娘家,也有燕王还有点本事,能够做点事,至于博阳侯,那简直就是靠着姊姊吃饭的了。豆卢氏在心里瞧不起。
“娘子,听说是萧家的大郎君和三娘子在。”侍儿说道。
“萧大和萧三?”豆卢氏一听,画的弯弯细长的眉毛立即竖起来。
这两个,一个是平城里出了名的làngdàng子,气死人不偿命,另外一个正好是太皇太后着重的小娘子。
从自家小姑子那里知道的消息,说是太皇太后有意让这个娘家侄女入宫陪伴陛下。
有眼睛的人一眼就看出来太皇太后打的是什么主意了,不过是想要娘家侄女走自己当年的路,好保萧家几代富贵罢了。
豆卢氏瞧了瞧自己怀中的女儿,她的女儿可是真正的嫡女。心中得意之余,又对东宫的行为觉得有些不屑,太皇太后一个劲的将庶出的侄女往陛下身边推,都什么德行!小妇生养的能在陛下身边伺候么!
阜阳侯并不只有豆卢氏一个,家中也有好几个庶出的子女,豆卢氏有自己亲身的女儿儿子,怎么会真的花心思去关心教导?面上过的去就算了,甚至很不喜欢那些夫君和姬妾生的子女,哪怕他们都叫她一声阿娘。
豆卢氏看着自家女儿可爱的小脸,有点想要看看这个被姑母抬举的小庶女了。
第27章门籍
对于何太后的娘家,萧妙音也听过,这家子其实和萧家差不多,都不是什么士族,都是bào发户。当年五胡乱华,中原的士族一部分去了长江以南,另外一部分就在胡人手下讨生活。
讨生活归讨生活,北朝的士族们也不拘泥于胡汉之别,若是有必要也会将女儿嫁给鲜卑人之类的胡虏。不过这里头并不包括做外戚们。
士族之所以是士族,并不是靠着女儿进宫来的。
宫中鲜卑妃嫔一代比一代少,但后宫中的士族女子也没见着。如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娘家都是寒门。
虽然萧妙音心里觉得那些士族架子拿的高高的,但不得不说家教之类还是士族的好。
何家是个什么德行,她从那个来说话的家奴身上就能知道个大概了。连主人都不必见。
阿昌把萧妙音抱到早已经准备好的屋舍内,让侍女将带来的糕点摆上,此时出家修道还没有那么太多的规矩,甚至和尚都还能吃荤呢,所以阿昌还特意让人准备了羊ròu馅的麦饼。
萧妙音坐在席上一边吃一边等何家女眷走人,萧佻在观主那边谈玄装bī过了一个多时辰都还没见着人,她低下头算了算时间,觉得何家那些人睡一觉的时间都有了之后,就叫人过来给她洁面洗手,她又可以出去溜达了。
“对了,待会叫上那个叫清则的小道士吧,让他陪着我走走。”萧妙音说道。
观主派来的少年道士老气横秋,老觉得不太舒服,换个小的反而浑身都轻松许多。
阿昌应了。三娘子提的这个要求都不算是什么要求,而且那个小道士长得俊秀,白齿红唇的,人都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就算是小娘子也不例外。
萧妙音准备收拾好在到外面去,见着清则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汉人孩童在十五六岁之前都是梳总角,面前的小道士却已经早早的将头发给拢在头顶梳成道髻,用一根木簪固定住。
他人相貌生得好,年纪小小,但站在那里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小道长安好。”萧妙音道。
“小娘子,观主派我来带小娘子在观中走一走。”清则说着已经微微侧开身,给她让路来。
“郑氏麻烦道长了,”萧妙音手里攥着一把饴糖,打算待会在路上给这个小道士吃,小孩子就没有不爱吃甜的。
道观中今日没有道场要做,山中原本就寂静,若是没有人经过,听见的只有雨打芭蕉的声音了。
路上的落叶已经被清扫gān净,两旁道路的大树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