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秀与农夫_作者:假面的盛宴(165)

  周氏和孩子们早就饿了,中午的时候启程,连中午饭都没有多余的银钱吃。马车本来雇价就贵,而且他们还要走夜路,价格就更高了。付完车钱,周氏的余钱只够给夏大成再卖一包伤药带上。

  周氏端了一碗面条准备先喂夏大成,杨氏把碗接过来让她自己去吃,她来喂儿子。

  周氏和夏志宏两人吃的很香,只有夏兰jú觉得这面不好吃,有些拉嗓子。

  确实拉嗓子,落峡村里的村民大部分都是吃粗粮的,细粮都舍不得吃拿去换钱。杨氏虽然有个能挣钱的儿子,但是杨氏生xing节俭,自己吃饭也是粗粮混着细粮吃的。这次杨氏做面条的时候还专门揉了些白面进去,但是毕竟是杂面面条,所以没有白面面条的口感好是正常的。

  夏大成一家在县里成日里吃的都是细粮,怎么可能会吃得惯粗粮呢?每年夏大成带着媳妇儿子女儿回来的时候,夏兰jú就觉得家里的饭拉嗓子不好吃。

  可是不好吃也得吃,夏兰jú虽然才十岁,但是也知道家里的qíng况与以往不同了,他们一家可能再也回不去县里,而是要呆在乡下,成为她在县里小伙伴们说得乡下泥腿子。

  想着想着,这个才10岁的小女娃就流下了眼泪。怕被自己爹娘发现,只敢流泪不敢出声。

  夏宏志坐在妹妹对面吃面,看到妹妹哭了,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心里暗自下了决定,他以后一定要好好念书,然后再带全家回到县里去。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即使是稳重,还是想的有些简单。没有背景的乡下人,想要出头,唯一的路就是走科举。可是科举之道哪有那么容易的呢,所以夏志宏小朋友以后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那边,杨氏喂夏大成吃面,看着儿子吃一口就咧一下嘴,眼泪忍不住就出来了。

  “大成,我的娃儿呀,你这是糟多大的罪了。”

  夏大成笑了笑,只是笑容在他形销骨立的脸色显得十分难看。

  “娘,我没事儿。等会把饭吃完了,我在和你细说。”

  其实夏大成现在也不知道该跟他娘怎么说,他不知道他跟娘说了,娘会不会认为他不成器。他清楚他娘的为人肯定不会这么想,但毕竟风光了很久,这样落魄归来总是有种难以启齿的窘迫感。

  杨氏抹抹眼泪,没有再说话,一口一口的喂着儿子吃面。

  等所有人都吃好了,杨氏把两个孩子安置回屋,然后才又来到炕前坐下,等着夏大成把事qíng跟她说清楚。

  夏大成看杨氏这幅样子,知道瞒不住,确实也是瞒不住,只能一五一十的对杨氏说了。

  杨氏一边听,一边呸声骂着那个恶毒的主事人。可是杨氏心里也清楚这事就只能骂骂解气,报仇是不用想了。他们一家都是泥腿子,别人一根手指头都能把他们全家按死。

  听完后,杨氏打起jīng神安慰了夏大成两句,把堂屋里收拾收拾,让夏大成夫妻两人赶紧先睡。

  杨氏的屋子是三间大瓦房,平时何氏就住在堂屋里的炕上,东间是夏大成两口子回来住的房间,西间则是夏宏志的房间,夏兰jú以前还小就跟阿婆住着。今天夏大成一家回来的匆忙,杨氏两个屋里都没烧炕,便把夏大成两口子安排在堂屋里,东西间炕才烧上,夏宏志一个人睡西间,杨氏则带着夏兰jú去睡东间。

  夜已经很深了,但是杨氏家里的几个人却没人能够睡得着。

  ********

  夏大成原本以为自己一家光溜溜的回来,会给年迈的老娘增加很多负担,以后日子肯定不好过。

  谁知道杨氏却告诉他,让他不用担心好好养伤,银钱她这里还够用。

  夏大成不信,他娘有没有钱他还不清楚,每年的奉养是他给的,就算再怎么攒也养活不了这么一大家子多久。尤其家里的田还佃给别人种了,杨氏的经济来源也就是佃户上jiāo的一些粮食,加上杨氏自己闲不住绣些东西出去卖,还有就是他每年孝敬一些。

  杨氏为了说服儿子,只能告诉夏大成她和铁柱媳妇儿合伙做了一些小买卖,每天都能进账不少钱。

  夏大成好奇的问了问是什么小买卖,杨氏就一五一十的说了。听到老娘每天都能分不少银钱,虽然这些银钱不多,但是也足够家里一家人生活,只要平时节俭一些吃饭是不成问题的,夏大成不禁暂时放下沉重了一路的心来。

  放下心后,就昏睡了。夏大成身上的伤虽然不致命,但却也挺严重的,伤筋动骨一百天,至少要在chuáng上躺好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