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秀与农夫_作者:假面的盛宴(168)

  果不其然,小两口成亲以后感qíng非常好,周氏对杨氏也是非常孝顺,几乎比自己亲娘不差。杨氏是个开明的人,把儿媳妇当自己亲闺女疼,所以婆媳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后来夏大成在县里有了发展,杨氏就把周氏也送去了县里。

  等儿媳妇怀了第一个孩子,又把儿媳妇接回来养着,直到孩子三岁多才让儿媳妇带着孙子去了县里和儿子团聚。

  她心里非常舍不得大孙子,但也没舍得把孙子留下来。知道儿媳妇舍不得自己儿子,qíng愿自己天天心里挂着牵着,也好过别人母子分离,每年夏大成过年回来才一家团聚。

  ********

  杨铁柱他们在杨氏家里坐到下午的时候才回去,杨氏留他们晚上吃饭,几人都没有应许,都说着回家吃,而且杨铁柱的伤势现在还不能坐太久了。

  杨氏听了只好把他们送出家门。

  几人回到家里,休息了一会儿,然后起来做饭。

  吃完饭后,又各自回屋去了。

  杨铁柱和林青婉两人洗漱了一下,就上了炕。躺在被窝里,杨铁柱给林青婉讲着他小时候的事。

  说他小时候老大杨铁栓不带着他玩,都是大成哥带着他玩的。还有小时候和别的小男娃打架,打不赢他就找大成哥去帮忙,不过大成哥比他们这群小男娃大太多,也不好下手打别人,只能用言语恐吓别人一番……

  说到杨铁柱小时候打不赢别人哭鼻子找人帮忙的糗事,两人都笑了,杨铁柱自己都觉得很好笑。

  夏大成比杨铁柱大将近十岁,杨铁柱小时候经常去杨氏家,夏大成几乎把这个表弟当亲弟弟疼。只是没两年夏大成就去了镇上谋生计,然后又到县里,平时很少回来。虽然平时很少见面,但是两人的感qíng却很好,每年回来都要在一起喝上几回酒……

  林青婉一边听着杨铁柱说,三五不时听到好玩的地方还笑两声,心里却在想着夏大成一家的事儿。

  杨铁柱看出来了,“媳妇儿,你在想大成哥他们家里的事儿?”

  林青婉点点头,开口说道:“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呀?上面争家产,牵连下面的人。还好大成哥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不然估计出都出不来了。”

  杨铁柱上午听了以后也是一把冷汗,此时回想起来也是后怕不已。

  可是能怎么办呢?他们一群乡下人怎么惹得起那些有钱人!吃了亏,也只能咬牙认了。

  “唉——没办法,有权有势的太多了。人想整你,也没办法。还好大成哥知道舍财免灾,要不然这回算是栽里面了。”

  林青婉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她嘟了嘟嘴,没有说话。这根本不是舍财不舍财的问题,而是那主人家太狠毒了。不想用店里的老人就直接把人换了就成,还用下这样的狠手?bī着夏大成认罪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让他以后没办法在商圈里混了,哪个也不敢再雇佣一个亏空主家钱财的掌柜。

  林青婉想的很深远,杨铁柱此时却是担忧着夏大成一家的生计。还好媳妇儿聪明,弄了个腊味鲜出来卖,要不然夏大成落难回乡,可能连生计都成问题。

  心里想着,他抱住林青婉,说道:“媳妇儿,还是你聪明。要不是你弄出来个腊味鲜出去售卖,大姑一家的生计可就难了。”

  林青婉对杨铁柱笑了笑,没有说话,心里却是又沉了沉。

  眼前的确是好,但是这腊味鲜却是应季的东西。也就是说只能卖冬天这一季,她上辈子的时候大家做灌肠都是进了腊月开始做的。当然有些地方气候寒冷可以早些时间做,但是一年四季只能做一季,其他时候该怎么办?

  本来林青婉就打算卖一季,攒些银钱在手里再另谋其他,可是照此时的qíng况来看,却是有些为难。他们家倒还好说,手里还捏着一些银子,省着花怎么也能撑好几年,但是杨氏家却不一样。

  夏大成卧病在chuáng,要看病要吃药要换伤药,这都得钱。还有一家大小的生计,虽然家里有几亩地,但是杨氏家里能下地的人却不多。夏大成是个壮年的汉子没错,但是这十几年从来没有下过地,一开始只怕根本无法上手。

  还有她中午观察了一下夏大成的神色,看样子他心里估计还是想继续供夏宏志念书的。听杨氏说,宏志那孩子功课一直不错,这又是得银子……供个读书人要花多少钱,看杨家以前就知道了,家底稍微薄点的,倾家dàng产都是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