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嬷嬷态度是很恭敬的,问道:“不知世子妃带过来的妈妈姐姐们,有没有平日里管梳头的?”
“没有,母亲打发过来的人,有会梳头的么?”谢纨纨问。
“王妃替世子妃预备了一个。”杨嬷嬷解释说:“王妃吩咐了,若是世子妃有惯用的,那自然好,若是没有,就打发瑞珠伺候世子妃梳头吧。”
谢纨纨随口赞道:“还是母亲想的周到,叫她进来吧。”她记得刚才进来磕头的八个大丫鬟里,就有个叫瑞珠的。
从今日起,她就要换了妇人的发式,瑞珠的手势很轻柔,问过了谢纨纨的意思,给她梳了个朝云髻,用了庄太妃赏的赤金凤钗,钗头垂下的珠子有莲子大小,金红宝石的鬓花,用了一对红宝石莲花耳坠子。
艳丽的红宝石衬着雪肤玉貌,又是一身大红金线海棠花的衣裙,实在是华贵艳丽的叫人不敢bī视。
谢纨纨在镜子里看了一回,满意的打量了一番,就站起来,走到叶少钧跟前去,张开手臂展示了一回:“怎么样?好不好看?”
“好看。”叶少钧永远是那么简洁。
这样直接的程度,谢纨纨就很满意了。
安平郡王府人口并不多,不过今日坐在正厅里的人不少,安平郡王分家出去的几个兄弟在京的都回来了。
这是一家子最亲近的亲戚,做新媳妇的当然要认得。
郑太妃坐在最上头,穿了一身酱红色的锦袍,一脸喜色,王府娶进了她喜欢的姑娘做孙媳妇,世子妃,她当然很欢喜。
至于徐王妃,她显然没什么欢喜处,不过这会儿当着人,她还是表现的很欢喜的,安平郡王府如今有两个侧妃,余侧妃是叶少茗的生母,张侧妃则没有子嗣。
安平郡王一共有四个兄弟,八个妹妹,其中安平郡王和小叔父,大姑太太、四姑太太是郑太妃所出,其他均为侧妃所出,如今三叔父、小叔父都不在京城。
谢纨纨当然是先给郑太妃敬茶,郑太妃笑眯眯的用了,说了两句‘夫妻同心’之类的话,谢纨纨奉上针线,郑太妃就给了谢纨纨一套翡翠头面,翠如水滴,可见十分喜欢世子妃。
这样一比,徐王妃给的礼就不能轻了,她原本预备的是一对赤金镶红宝石的手镯,见状,连忙吩咐添了一对赤金累丝红宝石的蝴蝶簪子。
徐王妃也是笑吟吟的接了茶,看着欢喜的很的样子,说话也温柔和气,叫人看着,实在是挑不出一点儿不是来。
而且连叶少蓉也一样温柔和气,叫了嫂嫂,接了礼物就再没说话了。
这回来王府的,有叶家分出去的两房人,叶二老爷一家和叶四老爷一家,二老爷是个没什么大出息的,如今做着个六品官儿,一家子多依靠着安平郡王府,二太太常领着自己家姑娘们进王府来请安说话,奉承徐王妃,也常得些资助。
叶四老爷却是自己考取的功名,又踏实肯gān,四十岁不到,已经在外头做到了一府的知府,如今调任回京,又升了半级,已经是从三品的大员了,单看两位婶娘的出手轻重,就知道些大概现状。
一样是庶子,可路却总是自己走出来的。
大约是有安平郡王坐镇,所有人说的都是好话,谢纨纨只需要负责微笑就可以了,真是挺满意的,这是她的好日子,她当然巴不得风平làng静,当然就不是她的好日子,叫她跟叶少钧这样风平làng静的过下去,就更好了!
☆、90
一早上行礼说话,到午间用了饭,谢纨纨才回了自己的院子,谢纨纨并不着急理事,所以并不像有些人期待的那样,回了自己的院子就招人说话,她倒是挺有兴趣的把自己住的这地方前后打量了一番。
安平郡王府她其实挺熟的,但也没有熟到每个院落都熟悉的程度,这里以前好像是空着的,是叶少钧封世子后才开始修葺,预备用来做世子爷与世子妃的起居之地的。
地方确实挺大,修葺的也很好,连主子带下人,住个四五十人没有问题,另外还有洒扫搬抬看门之类的粗使婆子丫鬟,还不住这里头。
谢纨纨家底薄,只带了四个人来,另外还有两户陪房,都在外头的庄子上,因为有聘礼有太妃娘娘的添妆,陪嫁里头东西银子都够多了,谢家办嫁妆,大头都在外头的田地和铺子上,如今谢纨纨在通州有个小庄子,有一百多亩地,两房人都放在那里,又在京城盘了两个小铺子,依然留用了前东家使的掌柜与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