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_作者:李好(166)

2017-08-22 李好

  不过随着洋芋的数量增多,这洋芋也是个好东西,即使以后多种一些,也不觉得亏。只要有想法,不愁赚不到钱。

  “今年收稻谷也要请人了!”立夏和大家商量,家里如今水田也有十五亩了,一家子的人肯定忙不过来,这时候大家都在忙,麻烦别人也不好,立夏的意思,是出钱请短工,按照一天多少钱给工钱,弄个三四天,这稻子都收起来了。

  吴氏道:“家里的事儿你安排,到时候咱们中午管一顿。”小桥家里请人帮工,这饭是保够的,而且绝对有荤腥,所以村里人都乐意过来。不仅吃的饱,还有钱拿,这样的好事儿谁不gān啊。

  吴氏早就已经提前买好了猪ròu,连公jī都杀了两个,就等着这秋收呢。等村里开始割稻谷的时候,小桥家里就开始忙活开了,地虽然没有张地主家的多,但是也比一般人要多一些。

  小桥和小凤从昨天就开始熬骨头汤,这猪骨头是熬得时间越久,越有营养。美美的喝上一碗,比啥都舒服。

  吴氏也是早就开始发面,等着蒸馒头呢,这馒头是白面与高粱面,玉米面合着一起弄得,吃起来也有嚼劲儿。

  地里gān活儿的人回来后,拿着能吃好几个。正因为这样,所以大家gān劲儿都十足,用了三天,就把地里的庄稼收起来了,立夏给人算好了工钱,小桥记了帐,这金huáng的稻谷就在小桥家的院子里晒着了。

  因为吴山是中了举,所以他名下可以有一定数量的田是能免税的,吴大舅也说了,让叶柱家把地挂在吴山的名头上,不过最后大家商量了,吴山自己以后肯定还要更进一步的,并且弄了这个亲戚,那别的亲戚咋说?不能给人找麻烦,于是就没有挂在吴山的名下。

  本来吴山成了举人,对小桥家里无形的好处就多了去了,做人要懂得分寸,那能免税的数量还是让吴大舅家里自己弄吧。

  农忙的时候,章家派人接小桥和小凤去他们家,只是到底没有接着,章妈妈回去和章老太太说了,章老太太半响问道:“你们少奶奶和这舅奶奶家关系不好吧。”

  章妈妈犹豫了一会儿,不知道咋说。章老太太叹道:“我自己的儿子我自己知道,他看上了这叶家的人,我也不说啥了,本来他也没有啥出息,能守着家业就成了,而且我也是有私心的,我那两个孙子孙女,找个乡下的后娘,这以后也不受气,为了这个,我就答应了这个婚事了。别的我都不指望。好歹那舅老爷是个读书人,也不算rǔ没了人,只是到底急了一些,我看你们少奶奶说话做事儿不利索。本来就不指望她能gān个啥,现在她那二哥得了县太爷的青睐,对咱们来说,也是好事儿,只是她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还得我舍下这个脸面去请人。”

  从叶惠儿嫁过来,她娘家那边来的都是些啥人?不是占便宜的,就是想要好处的,这些人偏偏没有啥本事,而如今这二舅老爷不管是自己本身,还是亲戚,都有出息,她反而不走动,这不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还是啥?

  “你们也别看不起他们,我看这二舅老爷的几个娃都是有出息的,咱们现在在他们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帮一把,以后对咱们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惜没有人懂,我都不指望她了。”章老太太觉得自己cao碎了心,但是儿媳妇却不领qíng。不过对于这个儿媳妇,她还是能拿捏到手里的。而二舅老爷那边,只能是慢慢的改善关系了。

  章家是有些钱,但是官场上却没有什么人,好不容易这个吴举人能有关系了,却被儿媳妇弄成这样。

  章妈妈听老太太跟自己说这些心里话,知道是老太太信任自己,不过,她还是有些瞧不起叶柱家,也是眼光有限,觉得那样的人家,也没有啥了不起的。

  就说他们那两个儿子,还不是要当一辈子的乡下人?养鱼?这样的活儿,她自己的儿子都不gān呢,能赚多少钱呢?不抵章家一个铺子一个月的收入,而那个小一点儿的,在读书,但是谁知道能读出个啥样?这四舅老爷倒是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还不是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上?章妈妈觉得这老叶家祖坟上就没有那个青烟。

  还有那吴举人,人家是姓吴,和叶家不是一家人,老太太要是想找关系,直接和这吴家接触不就好了,gān啥非要通过这叶家?

  小桥知道舅舅家要盖房子了,本来是可以在县里买房子的,不过姥爷和姥娘都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了,这要到了城里,实在是住不惯,所以最后就决定还是在张家湾盖房子了,也有很多乡绅都是在乡下住的,把那地方当成是自己的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