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养儿手札_作者:骨生迷(307)

  花灯和河灯都不过尔尔,但或许是因为好不容易才能看上一眼,周围又都是兴致盎然的路人,别说三个孩子,就是袁璐都看的津津有味。

  只是苦了高斐,手臂抬了半个多时辰,中间背上腰上就别提挨了多少下了。堂堂成国公,长这么大还真是第一次跟这么多百姓挤在一起。但低头便能看到袁璐带着盈盈笑意的侧脸和感受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兴奋,他便又都觉得一切都值当了。

  看过花灯和河灯以后,渐渐地街上的人也变少了。

  高斐等人便往城外走去,孩子们玩的兴起,袁璐也心qíng好,一路上跟他说说笑笑的,还没觉得呢,就回到了农舍。

  一直到这天入睡前,袁璐洗完澡和三个孩子躺到一张炕上,澈哥儿还在高兴地喋喋不休。泓哥儿和汐姐儿也会时不时地cha上两句。

  屋里时不时就传来笑声,高斐再外头站了会儿,便也不自觉地跟着笑起来。

  同庆七年八月十六,同庆帝举行祭天之后,带领三十万大军前往边关。十一月,同庆帝率军北进至斡难河。斡难河为成吉思汗的发迹之地,是蒙古人心目中的圣地。两军于斡难河激战数日,明军击溃鞑靼中军主力。同庆帝大悦,乘胜追击,誓要活捉鞑靼可汗。鞑靼可汗只带着几名贴身侍卫,仓皇西逃。

  那时候袁璐这里已经筹备着换了新的农舍,外头看着再普通不过,里头布置也简单,但用的东西却都是耐用又舒适的,也总算让人有了家的感觉。

  泓哥儿和澈哥儿去了易县一个赵姓家族的族学上课,听闻这家在太丨祖爷时也算北方大族,只是当年战乱的时候,嫡系都没能活下来,老一辈的人就带着旁支迁走了。

  在这期间,高斐经常外出,从最早的十天出去三四天,到后来变成一个月回来待几天。

  袁璐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又是在忙什么,只是他不说,她便不问。

  时至腊月,边关苦寒,大耀军队中多有不耐寒得病的。鞑靼可汗趁机纠结旧部,来了一次鱼死网破的反扑。敌寡我众之际,大耀虽有人数优势,却士气低落,几次被偷袭后更是上了元气,就连同庆帝都被感染风寒,养了多时也不见好。

  高斐越发忙碌,连他腊月里的生辰都没能回来和家里人一起过。

  而就在年根底下,同庆帝下了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回了京城,恢复了高斐征北副将的职位,让他连夜再领十万大军前去支援。

  ☆、第133章

  圣旨是一路下到了易县,来的是太子身边的贴身太监孙德。

  孙德是太子的心腹,当然门清太子妃娘娘和成国公夫人的关系。宫里那么多人,太子就让他来了,可见对他的委重和信任。

  孙德连车都没乘,出了京城就一路快马加鞭,路上跑死了三匹马终于在第八天到了易县。

  知县之前就听说京城要有人来,已经早早地候在城门口。

  两人下车拱手见礼,各自寒暄几句,知县就想请他去县衙坐坐。

  孙德扬了扬手里明huáng色的卷轴,“小的公务在身,不知成国公现在何处?”

  知县却并不知道他的来意,此时听他问成国公,一时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何事。成国公回到易县也有好几个月了,他也摸清了他根本没进城的事实,几次三餐亲自登门,却都没挡了回来。此时孙德让他带路,他就能过去看看这成国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这二人一路到了郊外的农庄,孙德一路上还没反应过来呢,就看到知县给他指了一个破农庄。

  当然,这农庄若是放到易县附近,那是方圆百里都不见得有比这更好更大的了。

  可孙德眼里的那都是京城那些深宅大院,想想堂堂一国国公就住在这样的地方,差点惊掉他的下巴。

  随从进去通报以后,没多久就有人来开了门。

  其实早在他们出城的时候,高斐就已经收到了风声,早早地把身边的暗卫都支开了,就留了两个贴身跟着伺候的。

  此时门刚敲了两下,在门内等候多时的高三就把门开了。

  孙德朝他拱手笑道:“圣上有旨,还请大哥通传一声。”

  高斐拱手还礼,足下一点就进了屋。脚下功夫漂亮地让人想喝彩。

  没一会儿高斐就出来了,后头跟着搀着老太太的袁璐。两个哥儿上学去了,家里就汐姐儿一个,还有就是几个丫鬟婆子。

  一家子人实在太少,身上衣服虽然都看着暖和,却也不是多好的料子,孙德脸上没显,心里是真的觉得这成国公如今的日子过得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