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养儿手札_作者:骨生迷(55)

  陈氏身边这样的人是真没留意,三个女儿都是她亲自教养的。

  吴氏听了便道:“我娘家还有个妹子琴棋书画都十分擅长,连诗词都会写,在乡里都是有名的才女。”

  袁璐却不太想要,汐姐儿已经够内向了,再让她学作诗赋词学的多愁善感,这xing子可就真拗不回来了。个xing决定命运!

  “不用这样的,我只是想寻一个能给她讲讲规矩和人qíng世故的。才女用在这里才真是可惜了。”

  吴氏只觉得这小姑子眼光还真是高,这都入不了她的眼了,那得什么样的大家才能教得了?

  陈氏想了想,问:“你院子里不是有个史妈妈?她是宫里出来的,你问问她看,最好能找一个过去在宫里待过的,也不要只教她一个,你同姐儿一起学。”

  袁璐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我都这么大了,还和六岁的小女孩一起……”

  陈氏横了她一眼:“你睁眼才几天?要学的东西多了去了。”

  袁璐就乖乖地闭了嘴。

  ☆、第26章姑姑

  第二十六章

  袁璐回去以后就想着要给两个哥儿选个武先生。

  正好高三求见,袁璐便让他进了来。

  原来高三说的是府里的守卫的已经按照她之前的想法都布置好了,前头他们在外面寻找老姨娘当掉的玉佩的时候,对外的借口就是家里遭了贼。现在加qiáng一下戒备也是理所当然。

  高三听他说完了一些改变和调动,就问她:“咱们府里有没有能教人功夫的先生?不用功夫特别高的,但要耐心,会教人。我想让两个哥儿跟着学学。”

  高三想了想道:“府里都是会拳脚的人,但是能教两位小少爷的一时却想不起来。”

  袁璐知道这人选必须仔细聊天,习武不比学文,那是会有损伤的,如果不找个妥当人,那就是拿两个孩子的身子开玩笑了。

  因是两个少爷的事,高三也没有推辞什么,就说要回去跟管家高大商量个人选出来。

  而至于要给汐姐儿选个女先生的事,袁璐问了史妈妈,史妈妈说确实有许多老宫女老嬷嬷被放了出来,她也认识有京城的。袁璐便让她着人传话去问问有没有愿意的。

  没两天,陈氏给袁璐推荐的那个先生就来了。

  袁璐直接让人把他引到老太太院子里,自己也跟着去了。

  先生姓蒋,三十岁不到的样子,京城人士,家住城郊,是同庆三年的举人。

  老太太看蒋先生文质彬彬,又没有那些酸腐的文人气,之前也听小袁氏禀报过,说是袁首辅举荐的门生,当然是十分满意。

  袁璐看他进退得宜,谈吐接物无不得体,当然也觉得很好。

  老太太就把两个哥儿喊了来,让他们拜见先生。

  古时人的先生跟现代很不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你一天课那这辈子你都得敬着的。

  泓哥儿带着弟弟规规矩矩的给蒋先生行过礼,问起了两个哥儿平日都学到哪里。

  泓哥儿道:“《千字文》已经开了个头,能照着写几张大字。”说着还给蒋先生背上了一段。

  蒋先生点点头,又去看澈哥儿。

  澈哥儿满脸通红,一双小手紧张地抓着衣摆。他可什么都不会啊,这可怎么办?!

  袁璐看在眼里,就上去帮他解围道:“澈哥儿年纪小些,还是贪玩的年纪。身子也不太好,所以还没碰书本呢。”

  这话说的也不假,当年她二姐姐生澈哥儿的时候是突然发动的,生的异常艰难,她二姐姐就那么去了。澈哥儿因为是早产儿,身子比同龄孩子单薄不少。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故意在里面穿上好几层衣服,就为了同他哥哥一样显得壮壮的了。

  蒋先生又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

  见过两个孩子,蒋先生跟老太太说定了开课的日子,就定在来年正月十六,过完元宵节的隔天。

  而束脩方面,老太太显然是不清楚的。

  袁璐感受到老太太在看她,就对蒋先生道:“束脩一年一个孩子给一百两,拢共两百两,您看可以么?”

  这时候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代六百元人民币。这一年就是十二万的工钱可不低了。而且这只是束脩,逢年过年还会有节礼。

  蒋先生当然也没有不同意的理儿。这明面上的钱当然是越少越好,读书人没有不怕被阿堵物会了气节和名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