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朝臣们弄不明白得是,皇上对诚亲王态度,若是不喜欢诚亲王,又怎么会在圣旨上点名是诚亲王献上的赈灾四策?若是看重诚亲王……皇上怎么会让诸葛云缉拿他?
大臣们摸不到头脑,皇子们也分不清皇上的真实态度。
皇子们不敢轻易对诚亲王落井下石,只有等到有确实的消息后,他们才敢在夺嫡的队伍中踢走六皇子诚亲王。
深宫中的淑妃听了消息后,长出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小六总算可以回到京城了。
在皇上的眼前,小六就有解释清楚的机会……淑妃也有几分的遗憾,小六怎么就没把握住保住皇陵的机会呢?
“他的xing子还是有些急躁,不够沉稳。”
淑妃慢慢的拧紧了眉头,小六就算是再急躁,他也不会看不到守住皇陵的功劳,是不是有人在背后陷害了他?虽然皇上没有将诚亲王辩解的折子公开,但淑妃已经想到了背后有人捣鬼了。
……
京城中,唯一平静的人就是曾柔,她在王府安心的养胎,时不时的折腾府里的侧妃何侍妾,她日子过得很悠闲。
夏侧妃将儿子当成xing命一般的护着,生怕曾柔抢走了儿子……至于诚亲王的侍妾被曾柔折腾得没了脾气。
诸葛云给她的书信先抵达京城,曾柔打开书信,取出一张画纸,画上的诚亲王是那么的落魄可怜……画画人的将诚亲王的不甘,幽怨,嫉妒,绝望等qíng绪表现得很清晰,曾柔知道诸葛云画不出来。
曾柔在笑过之后,更多得想怎么再在诚亲王身上踩一脚,以皇上的态度看,诚亲王是被皇上看重的皇子之一,一切顺利的话,撑诚亲王不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可惜诚亲王碰到了她和诸葛云,这辈子别想着继承皇位了。
☆、第一百零一章宅斗
既然想再给诚亲王来一下子,曾柔让李妈妈将朝廷颁发下的邸报拿给自己,并且曾柔派出身边的人收集关于赈灾的消息。
朝廷邸报上对玉河河道的灾qíng大写特写,其中用优美的语句把诸葛云领兵保护堤坝写成了神兵天将,最后对诸葛云勇救皇陵更是大书特书,这篇邸报一出,对舆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是皇上,还是定国公,或者是纸糊御史,
旁人可以忽略纸糊御史诸葛大人,然曾柔却从没小看过这位在御史本职工作上毁誉参半的纸糊御史。
他每年只弹劾三人,每本奏折必倒一位朝廷大员。
朝廷的官是皇上委任的,也只有皇上能定罪……每年犯错的官员只有三人,显然不是,从诸葛御史百分之百的弹劾成功率来看,他是揣摩帝心的高手!
不是谁都有眼力在犯错的官员中间找到被皇上舍弃的大鱼的。
所以纸糊御史虽然名声不大好听,但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远在都察院众多御史之上,最让曾柔佩服得一点是诸葛御史还没大得罪人,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厚道老实人!
他有什么事儿的话,很多人都愿意卖他个面子。
“扮猪吃老虎的最高境界……诸葛御史。”
曾柔更相信这篇邸报出自诸葛御史的授意,专门撰写邸报的人好像受过某人的恩惠……皇上既然认定诸葛云有功,封赏他永宁侯便不会怕大臣们非议,皇上可以因为一首诗封诸葛云为文国公,皇上还怕封诸葛云为侯?
定国公应该不屑于此,相比较众人来说,定国公是最怕诸葛云大出风头的一人。
“诸葛御史是不是回家去了”
“是,据说诸葛御史经常没事早退。”
曾柔唇边勾起笑容,诸葛御史果然是一位妙人,诸葛云曾经说过,他们仿佛知晓他不是他们的亲生骨血,但他们对诸葛云比亲生儿子还好,若说诸葛夫妻怕皇上,敬着养着诸葛云也就是了,他们却把自己当作诸葛云的亲生父母,一心为他好。
如果不是他们太过热qíng,诸葛疯子也不会被他们的热qíng所困扰。
曾柔只在邸报的边角处,找到了诚亲王献上的赈灾四策,仔细看了一会,其中三策问题不大,一策说鼓励民间捐款,可以抵罪,减轻赋税……
诚亲王太急了,也太相信百姓的淳朴善良。
皇上的表彰颇有免罪金牌的效果,大金朝就没不良的富商么?
曾柔想了一会,提笔写了一封书信,递给李妈妈,“给我兄长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