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奶奶想了想,微微摇了摇头。
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七弟妹不是个没成算的人。虽然遇着年景不好,可是七奶奶嫁妆不薄,这一点亏损,她亏得起,伤不了元气。
而且开古董铺子,可是个烧钱的买卖,一件古董玩器上头就能压成百上千银子,进货售卖的门路也不是一般人摸得准的。一个弄不好,会倾家dàng产。
七奶奶怎么会打起这个主意呢?
四奶奶手里是有两间铺子的,但都是做些小生意。要么就把房子铺赁出去,虽然赚得少些,可是胜在安稳省心。
“这两天没事,你且让你侄儿打听打听去,别是谁撺掇着七弟妹想诳她的钱。”
胡妈妈一口应下。
四奶奶微微出神。
七奶奶来,说的可不止想一起入股开铺子这一件事。
还提起她娘家那里,有年纪和又林差不多的少年。言下之意,都不用去猜。
只是刚才四奶奶没有接她的话,七奶奶也就识趣的没有再提起。
一家有女百家求,这挑女婿的事qíng可不能轻忽。
正说着话,就听见德林的声音在外头喊:“娘,娘。”
四奶奶刚才的心事顿时抛开了,笑着应:“听见了,快进来吧。”
掀起竹帘,又林牵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德林迈进了门坎,就蹬蹬蹬的跑过来扑进了四奶奶怀里头。
四奶奶让他扑得朝后一靠,笑着搂住他:“今天的字写完啦?哟,你吃什么了?”
“吃了核桃糕。”德林嘴边儿其实还没没擦gān净的点心渣呢:“是姐姐买的。”
“怪不得一股核桃香呢。”
四奶奶抬起头来,朝玉林招了招手。
玉林慢慢走了过去。四奶奶问她:“今天看了什么书?写了多少字?”
“上午魏妈妈教了一会儿针线,下午写了五页纸。”
四奶奶点了点头:“魏妈妈的针线在咱们家可以说是头挑了,你要好好的用心学。”
玉林低头说:“我记住了。”
虽然四奶奶对玉林不象对德林一样又抱又亲的,可是现在这态度也比从前的漠视好多了。
第71章吃斋
去庙里,其实是李家每年都会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李老太太去庙里吃斋,听讲经。四奶奶因为怀孕,生子,倒是有两三年都没去过了。又林倒是每回都陪着李老太太一块儿去。李光沛呢?他事qíng多,难能在山上清闲两日,有时候就只能望山兴叹,把老母老婆女儿送去,自己孤单单的回家来。过几日,再抽出空子来去接她们回来。
庙里单僻了院子招待香客,夏天镇上暑热难当,所以不少人都会到山上来小住消暑。有的人家甚至一住一个夏天,直到金风chuī起,树叶转huáng的时候才打道回府。
庙里的斋饭烧得相当有水平,当然,全素的,连点儿荤油都没有。但是一样让人吃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又林很喜欢其中几样,素烧茄子、煎豆腐,还有一道清汤面。这些东西大概和尚们天天都在吃,但能烧到这么好吃,可见十足本事。清汤面里有笋丝、青豆、面条筋道,汤也香得很。
又林说:“可惜咱们家厨子不会做这素面。”
李老太太笑着说:“天天吃就不稀罕了。这面就算好吃,让你连吃十天半个月,包你想ròu味想得受不了。再说,人家这做面的手艺可是招徕香客的法宝,自然不会随便让别人知道了。”
这倒是。山上的庙又不光这一间,凭什么让香客们选择这一处而不是别处?一是地方幽静,二就是这素斋有名了。
李老太太说得很对,素斋偶尔吃吃,尝个鲜,清清肠。要真是一年到头天天的青菜豆腐,又林觉得自己会想ròu想得眼放绿光的。事实上她现在就开始馋ròu了。偏偏山上实在没什么ròu吃,又林只能用偷偷带来的ròu脯ròugān解解馋,或者看到素jī素火腿什么的时候安慰自己——瞧,这不是有jī有火腿么?只要忽略前面那个素字就行了。
李老太太听经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过了没两天,她还有了伴儿。李家的邻居,朱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也上山来避暑了。朱老太太比李老太太年纪还要大着将近十岁,但一个是养尊处优,一个却是早年守寡,两人看起来年纪相差并不算大。一说起旧时的事qíng来,什么旧戏台、胭脂井,落马桥,凑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真是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