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固然清冷寂寞,但是住下来之后,渐渐就习惯了。等李老太太说要走,又林还觉得有些舍不得。
小英她们已经开始收拾打包东西了。虽然只是上山来小住了数日,可带来的东西着实不少,衣裳、书、笔砚这些,还有替四奶奶求的佛珠,给李光沛捡的石头、树根这些东西,平时不觉得多,一收拾起来,居然满满当当的装了一大车。小英总怕漏了什么,点了一遍,又从头再点一遍。
又林笑着说:“不用看了,屋里都收拾得这么光净了,哪还会漏下东西。”
小英摇头说:“小心一万年都不嫌多,要真漏下一样半样的,怎么办?难道再回来找?就算不怕耽误功夫回来找,那也得能找到啊。不成,我再去外头看看。”
外头还能有什么,就是上次又林教弟弟妹妹下棋,德林和玉林把棋盒儿打翻了,后来捡完了一数棋子少了两颗,也不知道滚哪儿去了。又林倒没觉得什么,小英却一直惦记着。魏妈妈开玩笑说,没准儿是让山鼠给拖到老鼠窝里去了,小英居然还真去找了把铲子来想挖地寻dòng。、玉林和德林跑前跑后的,一会儿抓起这个,一会儿又拿起那个。出来这些日子,两个孩子都想家了,这会儿真是归心似箭,兴奋得象两只老鼠一样,玉林还好些,德林简直象是被烫了尾巴尖儿的老鼠,不是上窜就是下跳的。
又林被他闹得头大,连哄带吓的让他坐下来再念一会儿书。她这个长姐还是很有威严的,板起脸来,德林也不能不买账。不过看了几行字,德林忽然想起来问:“姐姐,我们走了,还来吗?”
“可能明年夏天会再来吧?”双林也不确定。也可能明年夏天李老太太会下乡去他们家的庄子上小住,也可能就不出来了。
德林啊了一声,露出有意外的表qíng。
“怎么了?”
“我和小六子约好了……他还要带我去爬后面的山呢。”
又林问:“小六子是谁?”
小英解释:“就是前两天和少爷一起玩儿的那个小孩儿?姑娘不记得了?他从小就被扔在寺院门口,是寺里的和尚养大的。倒是很聪明的一个孩子,也没什么残疾,不知道家里人怎么这样狠心就把他给扔了。”
这么一说,又林也想起来了。这两天是见德林和一个寺里的小孩儿一起玩来着。虽然那孩子在寺里长大,但是并没有剃度了就当小沙弥。听寺里人说,好象想等这孩子再大一些,看看他自己的意思。他要是不想出家,寺里当然也不会勉qiáng他,就让他下山去。
“你要是实在想他,可以给他写信。”
德林马上追问:“真的吗?我能给他写信?”
“是啊,只要你认真读书练字,写信又不难。写好了,打发人捎信过来就行。”
又林的话,安慰的成分居多。但是德林却从此真的发奋读书用功起来,这倒是她始料未及的。以前德林对念书可并不怎么上心,一有机会就想偷个懒逃个课。
但是现在他有了目标。
既然要和小伙伴通信,那他得首先会写信才行。为了这个目标,他开始认真而持续的努力。
瞧,孩子之间的友谊,并不象大人想的那样尽是儿戏。他们很认真的结识并jiāo往。
第七十八章归家
四奶奶已经数日没见着儿女了,头一天晚上便睡不实,还被李光沛取笑。四奶奶惦记着儿子在庙里不知道过不过得惯?女儿在庙里陪着老太太这些天是不是想家?
“不用着急,明天他们一准儿是到家的。过了午我就去迎他们。”
四奶奶笑而不语。李光沛说是不着急,其实他也很心急吧。连最喜欢的饭后一杯茶都喝得无jīng打采,没有儿女环绕膝下,总是让人觉得没着没落的,心里身边儿都空的让人不自在,尤其是德林顽皮,不知道他在山上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摔着碰着,吃得饱吗?晚上睡得实吗?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让四奶奶如何放心得下呢?
四奶奶这几天已经嘱咐人打扫收拾,又提前了一天让厨房做了李老太太喜欢的jú花火腿、酒酿清蒸鸭子,李光沛也特意买了又林喜欢的老刘记的糖苏果gān。以前又林在家里,隔三差五就会打发人去买来吃。这回上山些天,估计肯定对这个朝思暮想。
虽然李老太太她们人不在家中,但是屋子院子每天都打扫。四奶奶犹不放心,特意又咐吩一遍,恐怕被褥cháo了,或是屋里cha的花不新鲜了。婆婆当然不能怠慢,孩子也不能让他们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