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两天里头她听到看到的很多。李家的殷实,让她的不甘少了几分。李老太太的名声,又让她的不愿少了几分。况且昨天范妈妈还劝了她许多话。这媳妇娶进来,还不是得全听她调理?她让站就站,让坐就坐,有什么不可心的地方,慢慢教慢慢扳过来就成了。再说,谁家爷们儿不是三房四妾的?太太要怕娶来的不合心,再替三少爷物色几个可心合意的……
朱大太太让她说的心思全活过来了,也不再拧着劲儿了。
朱大太太抿了口茶,慢慢的说了句:“瞧您这话说的,也忒谦了。我看啊,谁要能娶了您家的女儿,那指定是有福气的。就是不知道您那姑娘许人家没有?”
四奶奶眉头微微一跳。
朱大太太这话里头的意思……四奶奶明白。她只说:“嗳,还没有呢,总觉得还小,不懂事儿,想在身边儿再留段时日。这生儿育女,就是一辈子cao不完的心。我也不指望她将来大富大贵的,只要平平安安,别受什么气受什么罪的就成了。”
朱大太太来了句:“可不是么,这怀的时候怕,生了之后怕,养大了之后一样cao心,就算儿女都婚嫁了,那还要接着cao心孙子呢。”
话说到这里,两边就都不好再开口。朱大太太当然不能来一句“我儿子要娶你闺女”,四奶奶也不能明着问“你家是不是要和我们家做亲家”。还是中间人笑着出来串场:“吃茶,吃茶。朱家的哥儿是个好的,有才qíng。李家姑娘也是难得的,生得又好,又很能gān。我要是有这么好的儿女,那可做梦都要笑醒了。”
三人一起微笑。
第136章
只见一次面当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是有可能做亲家的两个人相互有了个初步印象。四奶奶出门就催着老刘把车赶得快些再快些,早点儿到家。老刘从来没见一向沉稳的四奶奶这样焦急过,一时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呢。把骡子一套,正要扬鞭子,车里头四奶奶又说了句:“没事儿,慢慢走吧。”
得,白紧张了。老刘寻思,这女人的心思就是变得快,一会儿一个主意。
既然四奶奶不催了,那车就慢慢悠悠的往家走。朱大太太也出了门,上了朱家的骡车往回走。
两家明明离得很近,可是却绕了一个圈子跑到旁人家来见面。
两家的车离得也不远,朱大太太掀开帘子看了眼前头李家的车。
都是式样差不多的青布骡车,赶车的人穿着一身青灰布裤褂,扎着裤脚,下头是直口的黑布鞋,十分gān净俐落,也十分规矩。
朱大太太暗中点了点头。她随丈夫在任上几年,在京里也常有应酬往来。这有的时候看人,不能光看主人,也得看跟着的家人。有的那主人身上挺光鲜,可是那赶车的、跟随的人身上穿的可很不体面。这起码说明一个问题,这主人家治家不严谨。要不就说明其实他们家外qiáng中gān。
不光赶车的穿的齐整,连车前头套的骡子都很有jīng神,洗刷的gāngān净净,毛色油亮亮的,一看就没少吃好料。
朱大太太放下了帘子。
看来是李家是有钱的,只是不外露。别看四奶奶穿着打扮不显眼,那么jīng神的骡马,京城里等闲的散官儿穷官儿家都养不起。
这个亲家值得结。
朱大太太不傻,这姑娘家怎么样。外头打听的话就算不能十成十的全信,起码也有个六七分准。众人都说这家老太太品德好,年轻时丧夫一直守节,抚养儿子长大。说这家姑娘也好,懂礼数,知进退,持家也成。坏话倒是没打听出什么来。至于好话嘛,马马虎虎打个对折来听,那评价也不低了。
朱大太太打定主意,回去后就请个媒人去说合。
至于李家愿意不愿意——朱大太太从来没想过李家会不愿意,那绝不可能。在她看,自己家这门第、自己儿子这条件,李家上上下下还不得哭着喊着想攀这门亲?除非他们傻。事实上朱大太太觉得今天来见四奶奶一面都给了李家好大面子了。
其实也不能怪她这样想。她以往见过的人里,包括她的丈夫、妯娌们,她熟识来往的那些人里,无不是利字当头。有权的想更有权,有钱的想更有钱。娶儿媳妇想娶个家底雄厚的,嫁女儿更是想攀上遥不可及的高枝儿。
朱老太太可是个明白人,问过了朱大太太今天见面的qíng形之后,捻着佛珠没吱声。朱大太太笑着说:“刚才翻了翻,后头几天都是好日子,就是不知道镇上的的好媒有哪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