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仿制不成,也不代表她们不对朱家的富贵门第动心。
再说朱慕贤还有一个好处——他是长房的,但是不是长孙。所以将来家业宗嗣不是由他继承。宗子可不是好做的,宗妇要cao心的事qíng就更多了。远的不说,就说李家的那位老叔的妻子吧——这已经是第三任填房了。第一任是难产死的,续娶的那个是病亡,不过众人都觉得那是cao劳过度的缘故。这一位已经是第三位了,夫妻俩的年纪当然不怎么般配,要差个十来岁呢。不过也许是因为更年轻,也更体壮的原因,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这小儿子呢,现在挺受宠,将来分家别过,不用cao持宗族事务,奉养长辈那也有长孙和长孙媳。朱慕贤是个有出息的,这门亲事实在太做得来了。
但是朱慕贤并没有那么乐观。
之前没能和又林见一面,现在两家一开始议亲事。两人就更不能见面了。
他不知道又林是怎么想的。对这门亲事,是乐意,还是抗拒?
其实又林自己这会儿也迷茫着呢。
朱家托了媒人上门的事儿,当然不可能再瞒过又林了。当然。这求亲求的是她,可是却不是跟她求。这事儿当然要听家中三位长辈的意思。又林连院门都得少出——尽量不出,以示贞静守礼。被提亲的姑娘要是还满处的乱跑,那可不象话。
她能听到的消息,都是别人转述的。
听到提亲的居然是朱家,又林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朱慕贤这个人……怎么说呢,不是个坏人。应该说和一般人相比较。他称得上君子了。生得很好,也有才学,脾气也不坏。
哪儿都挺好,虽然有些迂,有的时候有些天真,还有点少爷气,但是人是不错的。又林和他来往的时候,他也没有象一般人那样。看不起女子,认为女子不该读书识字不该有思想。
算得上是一个朋友吧。
在这个年代要有一个朋友,可不是易事。象又林和周榭这样的jiāoqíng关系毕竟是少数。其他的人,比如王芷儿,虽然也有几分jiāoqíng,可是王芷儿压根儿不怎么识字,在一起的时候话题很有限,除了绣花什么的,谈不了别的话题。
可要说嫁给他,又林可从来没想过。
这时候的婚姻可是终身大事,如无什么特别重大的意外,这一辈子就要和一个人共同生活几十年。共chuáng共枕,生儿育女——
一想到同chuáng共枕,又林忍不住打个了哆嗦,十分不适应。
两辈子加起来这么些时光,她可还没嫁过人呢,也没试过和哪个人同chuáng共枕的生活。朱慕贤人是不错。长得也不错,可是两个人完全没有恋爱过,突然间就要跳过之前的所有步骤直接就dòng房,这怎么想都让人觉得不适应,心里头怪怪的。
当朋友是一回事,做夫妻那是另一回事了,简直无法想象。
又林没有表态,当然,这种表现才是正常的,姑娘家本来就该这样。
小英仔细打量又林的神qíng,就算她的想事总比别人慢半拍,有些时候还常常想不通,可是这会儿小英觉得,她明白姑娘这会儿心qíng。
姑娘是挺聪明的,可是再聪明的姑娘家遇到婚姻大事上头,也会心慌,也得害羞。
朱公子人是不错,还有学问。
可是小英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朱公子他原来不是有位表妹于姑娘吗?小英可是见过她的,印象还特别的深。那位于姑娘生得是很俏丽动人,只是那脾气太大了些。就为了朱公子来自家捡个风筝的事qíng,就和他大吵一架。旁的人但凡稍微靠近一点点儿,她就象刺猬一样,逮谁刺谁。
那会儿可不止小英,许多人都觉得这位于姑娘肯定是朱慕贤的妻子了。两人既是青梅竹马,还是亲上加亲的。更不用说两人彼此间又很亲厚,朱慕贤对表妹处处呵护,时时体贴。
可是现在朱家来提亲,那于姑娘呢?
小英去寻人打听,这事儿倒也不难打听,也不是什么秘密的大事。
原来于姑娘已经另嫁他人了。听朱家的人的口风,于姑娘家以前一直依附朱家,巴不得于姑娘能嫁进朱家。可是现在朱家不比从前了,于家就变了副面孔,把于姑娘另许了一家。
这种嫌贫爱富,背信弃义的行径,小英虽然是个丫头,也很看不起的。
既然于姑娘已经另嫁,那倒不是什么障碍了。
小英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朱公子为人挺好,听别人说,那前程也是不可限量,将来是必定会做官的。那姑娘要是嫁了他,可不也跟着成了诰命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