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312)

2017-08-21 卫风

  又林还是没忍住,撩开车帘一角,远远的朝城门处望了一眼。

  她久在江南,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时候的京城是什么模样。

  城墙高而深,是大块大块的青石砖砌成。城楼巍峨,日头斜挂在角楼的飞檐处,久历风霜的京城看起来象是金红底上的一道雄浑的墨影,令人目眩神驰。

  又林怔了片刻,回过神来,急忙放下了帘子。

  京城又有内外两城。内城住的多是达官显贵,外城就不一样了,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朱家的宅子当然是在内城。又林又透过车帘fèng朝外看过几次――起先还有些方向感,后来gān脆就不看了。看也是白看――她已经完全辨不清楚方向了。

  朱慕贤特意过来一次告诉她,前头转过弯,就要到了。

  又林隔着帘子应了一声。朱慕贤听她声音比平时要低,知道她赶这路辛苦,可是这种场合又不好说什么,只能轻声说了句:“再忍忍,到了家就能好好歇着。”

  那不大可能。

  她是新媳妇,要和一大家子人见面,怎么可能轻松得起来?

  小英打开了妆盒,又林打起jīng神,手脚麻利的替又林拢齐了鬓发,扶正簪钗,又打开胭脂盒子,重新匀过面妆。

  平时再随便,这会儿是头一次见二房三房的人,可不能让人笑话。

  第169章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大门前已经点起了灯笼,上面写着隶笔的“朱”字。一道一道的门全都打开了,每扇打开的门上都挂着一对对灯笼。站在大门口朝里望进去,只觉得这庭院极深,看不到尽头。

  翠玉在一旁扶着又林下了车。她看着这气派的大门,还有里面不知道多少重的院落,心里突然冒出以前听出的一句戏词儿来,叫什么?

  对,叫做一入候门深似海。

  在于江的时候没觉得朱家有什么了不得,虽然朱老爷子做过官,老太太现在身上还有诰命,可是平时看着就是一般人,哪有做官人家的气派?连他们那儿一个衙门里做事的吴书办,一家人架子都摆得比朱家大。

  可是从两家议亲,朱家送来的那些聘礼,一样一样都是有讲究的。等成了亲,翠玉和朱家的几个丫鬟他打了jiāo道,才发现朱家的规矩可比她见识过的要大得多。走路说话上茶这些都是专门练过一回又一回的,朱老太太身边的丫鬟甚至懂得如何衣裳冠戴上辨识别人官职的大小。

  翠玉经了这些事,渐渐老实起来。

  现在再一看京城朱家这份儿气派,她更加小心翼翼了。

  又林下了车,抬头看了一眼。有人从门里迎出来,老老少少都有,应该就是二房三房的人。老爷子和老太太下了车站定,那些人一起跪下行礼,动作整齐的象是演练过无数次一样。连问安的话都显得那样整齐划一。

  打头的一个人说:“儿子恭迎父亲母亲回府。”

  这就是大老爷了吧?朱慕贤的父亲,又林的公公。他向长辈行礼,同来的其他人自然都避在一旁。

  大老爷一个头磕了下去,后头的人也跟着纷纷拜倒。

  朱老爷子声音还是十分和煦:“都起来吧,别在大门口说话,我可老啦,腿脚可不大便当了,都进去再说吧。”

  老爷子和老太太先进门。等大老爷和其他人跟上前,又林他们是小辈,自然要靠后。

  朱长安和朱慕贤一向要好,肩膀轻轻顶了他一下,朱慕贤笑着低声唤了句:“三哥。”

  朱长安眼睛往朱慕贤旁边一溜。又林微垂着头,比朱慕贤落后半步。朱长安已经听说朱慕贤娶的李家姑娘,他倒记得这位姑娘,看起来大大方方的。还曾经派人给他指过路,就是长相记得不大清楚了。这会儿天色暗,也看不清楚了。他也不能盯着堂弟媳妇儿死看,这可不合规矩。

  一行人先进了正堂,地下摆了垫子,大老爷二老爷先给老爷子和老太太磕头请罪。父母回乡养病,做儿子的不能侍奉在侧,自然是不孝。老爷子呵呵一笑,只说:“孝不孝的也不在这上头,你们也都老大不小。都有儿孙的人了,都起来吧。”

  大老爷留着一把很是顺溜的胡子。这时候蓄须是很有讲究的,大老爷这把胡子看起来一定保养修整得十分jīng心,可称得上美髯的称呼。面容么……看着倒显得比大太太年轻,没多少皱纹,眉眼看着倒是很和善清矍,看着倒不象别人说的那样糊涂无能。二老爷和大老爷一比,就显得富态一些。脸圆圆的。身材也是圆圆的,就算不笑,看起来脸上也是一团和气。二太太马氏却是个瘦小的妇人。比二老爷瘦了一圈儿,衣饰也不象大太太那样华贵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