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妈妈是这么说的,说下午过去,可能会请人来给做两件新衣裳。其实我的衣裳不少,不用另外再做。”
“难得出次门,再说,母亲既然欢喜,你们也就跟着做吧,让她高兴高兴。我还是头一次见女人家说自己衣裳多呢。”
“可不是么,一季一季的都做,有好些根本没来及上身,实在有点儿làng费。”
又林又问他:“小书房安静么?能读得进去书么?”
朱慕贤说:“我和他们不在一个屋里,他们跟着先生念书,我听着心里倒是很安静踏实,并不觉得吵。你回头要是挑了料子和衣裳样子,记得回来告诉我一声。”
又林一笑:“告诉你gān什么?”
“说不定我能帮你参详参详呢。”
“你先参详好你的功课吧。”
小两口说笑几句,吃完饭歇了一会儿中觉,朱慕贤又去了书房,又林领着小英往大太太这边来。到了门口,正好遇着了钟氏。
妯娌两人打过招呼,一起进了院门。
第179章
范妈妈请来的那个梳头媳妇姓周,打扮很是不俗,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比一般人家的主母还要讲究,谈吐也不一般,可见是经常出入各种权贵之家。
又林琢磨,这样的人物放在现代,也得是个知名形象设计师之类,专门服务于有身份的贵夫人、小姐们。既会梳头,又会搭配服饰,懂得流行趋势,又很会说话奉承,实在是人才。
大太太心qíng极好,挑定了一套头面拜寿那日戴,又挑拣衣裳。大太太许久不出门应酬,又不肯在人前失了体面,自然不能拿旧衣来用,又叫裁fèng现量了,从里到外做一套全新的。本来也说给钟氏和又林也量。钟氏忙说:“我今年开chūn做了好几套衣裳,都没穿过呢,有一套夹金线的料子的,正适合拜寿穿,就不用另做了。”
她很了解婆婆,果然大太太也没坚持让她再量。又林见嫂子这样说,也跟着推了:“我衣裳也多,还都是新做的。就是不知道穿哪件合适,回来还要母亲和嫂子帮我参详参详。”
大太太点头说:“这倒是。京里头规矩大,讲究多,不象于江,乡下地方,这穿戴可一丝儿也错不得。往小了说惹人笑话,要是犯了什么大忌讳,那就是大事了。回头让你嫂子帮你好好挑挑,挑好了再让我过过目。”
又林就应了下来,回头出了门请钟氏过去小坐,顺便帮她挑一挑衣裳。
这事儿又不费钟氏什么本钱,自然应了下来。
自打又林搬了院子。钟氏还是头一回过来,不免有心打量了一番。院子收拾得很是齐整,看得出来花坛里有的花是新移来的,但是一样开得热热闹闹的。门窗上挂着帐幔帘子。因为还是新婚,所以颜色鲜亮,看起来就让人觉得一股子喜气和暖意。
又林让钟氏进了西屋里。
屋里这些器物家什都差不多是原来府里就有的。但是那些jīng细东西就不一样了。架子上摆着好些书,案头瓶里cha着半开的木芙蓉花,细白瓷淡墨莲花纹笔洗里头浅浅一汪清水。
这位弟妹倘若不明说,绝不象是商贾家出来的,行事说话都落落大方,这屋子收拾得也雅致。
“嫂子先坐一坐,尝尝我从老家带来的茶叶。我让他们去取几件衣裳出来。嫂子帮我看一看。”
钟氏坐了下来,笑着说:“你这里收拾得挺好——都说这里吵闹,可是进来这一会儿也没听见什么动静。”
“早上倒是能听见点动静,这会儿天热,多半都歇了。”小英和翠玉去抬了一只箱子来。又林忍不住笑了:“怎么把箱子搬来了?”
小英有些为难:“不知道奶奶说的哪件,索xing都搬来给大奶奶过过目。”
又林笑着解释:“这丫头心眼太实在。”
钟氏说:“我看挺好的,心眼儿实在才好呢。”
小英她们把箱子放下,打开盖子,把里头的几件衣裳取出来给钟氏过目。
这些都是又林临出嫁时做的。单衣、夹衣和纱衣都有。钟氏一一看过,颇为讶异:“这几样料子……都是京里今年时兴的。”
又林说:“当时父母亲替我采办嫁妆的时候,打发人去杭州府采办东西,这些也都是从那里买来的,今天京时就时兴这样儿的?”
钟氏顿时释然了。京里时兴什么。其实跟苏杭、扬州都有很大gān系。京里穿的这些绫罗绸缎,八成都是江南来的。京里时兴什么,自然杭州那边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