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343)

2017-08-21 卫风

  “父亲只是说,我在江南跟名师读了几年书,这次回来了,得空也要好好帮一帮弟弟们。”

  朱老爷子本来就已经听管事和他说了,只不过想在孙子这儿再确认一下。

  对这个大儿子,朱老爷子早就彻底失望了。

  孙子这样有出息。未及弱冠之年已经考取了功名,还是案首。待到秋试时,如无意外,一甲是稳当当的到手的。可是大老爷对这样出色的儿子没有一言半语嘉许,却只想着妾室所生的庶子。酒色不但淘空了他的身子,连带着也把他的脑袋一并淘空了。

  也幸好朱慕贤沉稳,他们父子谈了什么,他一直只压在自己心里。没有朝别人说过。要是他跟他母亲说了,只怕家中又是一场争执。

  “你早些回去歇着吧。”

  朱慕贤见祖父的脸色不似开始时那般沉郁,时辰也确实不早了,也只能说:“孙儿媳妇今天用雪花梨和荷叶煮了茶,清心去火的,甜丝丝的味道也不错。明儿我让人送了来,给您也尝尝。”

  说到这个孙子媳妇,老爷子还是满意的:“好好,你去吧。”

  经过二太太这么一闹,钟氏虽然算是正式接手了家务,可是脸上也不显得多光彩。她心里一百个看不上公公,无德无能,要不是占着嫡长,这府里谁说了算还真不一定。

  丈夫虽然也没什么能为,可是人品却是没得说,很是方正。待长辈孝顺,对她这个结发妻子也十分敬重,对一双儿女更是不用说了。钟氏已经十分知足。再说,现在婆婆病着,管家的权利她接到了手里,正是时侯好好安排整顿。纵然婆婆病好了会再cha手,但那时候自己的人手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也不会事事都当婆婆的提线木偶。

  至于库房的亏空,理不清道不明的,钟氏既不能去追究二婶,也不能去找自己的公公,只能抹稀泥一样把账抹平。反正家里年年都会有些东西汰旧换新,报个损,再用新的填上。这一本古董账也只能这么抹过去。

  大太太这一病,身为儿媳,自然要为婆婆侍疾。大太太是不愿意见几个姨娘和庶女在眼前晃dàng的,那与其说是侍疾不如说是添堵。钟氏又有孩子又要接手家务,那侍疾的事儿主要就落在又林身上了。大太太虽然对小儿媳妇一向不冷不热的,可是又林确实会照顾人,又妥贴又耐心,就算大太太这样挑剔的人也找不出她什么错儿来。

  范妈妈还劝她,瞧这个,娶个出身低些的儿媳妇也是有好处的,乖巧,听话,孝顺。这对婆婆是这样,对丈夫肯定更是百般小心。要是真娶个门第高的,那能这么听话么?就象街尾的简大学士,他家娶的儿媳妇可是出身够高了,那可是郡主。可是又怎么样呢?听说连早晚问安都不给公婆行礼,平时关起门来那是自成一国的,谁也管束不了她。

  大太太也只能这么想了。塞翁失马,也不尽然都是坏事,要真娶个门第高的,自己只怕还真压不住。再说,她图什么?不还是为了儿子么?儿子娶个这样的媳妇,将来是别指望能借上岳家的光了,实在委屈。

  范妈妈打着扇说:“看您,郎中才说了让您少忧少思,多多保养呢,您还老是动不就皱眉头。您得放宽心才成啊,这大爷、大姑娘,四少爷,还都指望着您庇护哪。”

  大太太果然打起了jīng神:“对!我不会让那些盼我死的人遂心如愿!”

  范妈妈松了口气,笑着说:“您这样想就对了。”

  她是大太太的陪房,大太太好,她才能好。大太太要是现在一病不起了或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了,范妈妈以后也就是荣养了,再差点,她也不是没有冤家对头的,到时候难说会怎么样,更不用说她儿子的将来了。至于将来掌家的大奶奶那边儿,人家自有自己的亲信,gān嘛要看重她一个老婆子。

  范妈妈虽然为人刻薄,可是她一点儿都不糊涂。

  她之所以早早认准了帮助四奶奶,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打算。所以当初从于江动身来京城的时候,不用四奶奶吩咐,她先下手把huáng嫂子那块绊脚石给四奶奶搬开了。这就是她的投名状,向四奶奶表示自己是站在她那边儿的,给自己,也给儿女谋条后路。

  将来大太太要没了,下面自然要分家。四奶奶是有钱的主儿,她随手赏碗饭,儿子将来就有了着落,不用象现在似的,三十好几的人了还跟着府里一群小厮长随一起跑腿打杂,没个正经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