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又林把人想得太坏,她不得不谨慎小心。她是新媳妇,立足未稳,地位有时候还显得很尴尬。朱家院子里成年的、未成年的爷们儿可不少,真出什么丑事那可就晚了。
朱慕贤现在是考完一身轻,书本也不去碰,陪又林的时间自然多了许多。可是又林却没有功夫陪他了。家中换季,各房各处都要添衣裳。又林做为新媳妇,不能没有什么表示。起码老太太那儿得送一件针线,大太太那儿也得送一件。她们穿不穿是另一回事,当人家媳妇的,你得拿出这个姿态来。
当然,给长辈们做了,也不能漏下丈夫的。又林现在做的这件就是给朱慕贤的,呃……内衣。
不是她偷懒,这是朱慕贤自己要求的。
朱慕贤知道她的针线活一般般,不是那种手特别巧特别能gān的。做老太太和大太太那两件当然要下功夫,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只怕她累坏了。所以他主动劝又林不用做什么外衫,外衫太讲究,要花功夫。内衫就得,不用绣啊滚啊镶啊的,能穿就可以了。
又林比较了一下,问他:“你是要系扣子的还是系带子的?”
“都成,”朱慕贤想了想:“扣子吧。”
“好。”
又林于是继续做活,朱慕贤就坐在旁边看她。
他喜欢这样的生活,夫妻俩有说有笑的,妻子还在给他fèng制衣裳。
有时候朱慕贤觉得自己运气真的不坏。虽然亲事是长辈做主,但是妻子他一早就认识,就了解,甚至早早的就喜欢上了,只是那时候他自己也没发觉这份心事。
同窗好友间说起家里的事qíng来,有人说和妻子一句话都说不来,说什么她都只低头不吭声。另一个却抱怨妻子喋喋不休,吵得他想把耳朵塞上。还有的就是,他说的话妻子大多数是不懂的,妻子说的那些家长里短他也听不进去,夫妻俩也谈不上什么jiāo流。
相形之下,他就要幸福得多了。妻子知书达礼,他说一句典故,妻子就能明白过来,同他会心一笑。要是换成……嗯,那就是媚眼儿抛给瞎子看,白抛了。
朱慕贤不着痕迹的打量妻子——她看起来已经放下了玉林那件事。
不过,只是看起来。
朱慕贤在她耳边低声说:“明天后天的,要是天气好,我陪你出去散散心吧。”
又林转头看了他一眼:“去哪儿?”
整天待在这么一个小院子里,说不闷那是假的。原来在于江的时候,她带着丫头和长随还是能出门的。于江的规矩没有京城这么大,娘家人对她管的也不那么严厉。
可现在做人媳妇就不一样了,长辈不出门,断没有她一个往外跑的理儿。再说,又能去哪儿?她在京城也就认得石琼玉一个,石琼玉还正在养胎,不能打扰。
朱慕贤还真没想好去哪儿。他常去的一些地方也不适合,比如喝茶吃饭的那些地方,她不好抛头露面。他又不愿带她去别人家做客——须知做客要应酬要费心,举止更要注意,那可不是散心,而是成了受累了。
想来想去,他只能说:“去庙里进香,再吃顿素斋,你觉得如何?”
又林瞥了他一眼:“进香?要是娘和老太太都要去呢?”
可不是么,她一提,朱慕贤也想起来了。老太太还罢,大太太对进香却是非常热衷的,他只要一说,大太太准保会说要一起去。
第一百九十三章高中
又林给朱慕贤的衣裳刚刚做好,正巧也赶到了放榜的那天。大太太这几天熬得实在辛苦,眼睛发红,嘴角冲了泡。这一晚几乎一夜都没睡着,天不亮就打发了人去看榜。其实去得早也没有用,榜还没有贴出来。再说,就算不去榜下守着看,只要中了,报喜的自然会敲锣打鼓来家中报喜。这时候贡院的人手是铁定不够的,还要向府衙借许多差役,甚至里正保长也会充当报子。这可是三年才能轮一回的美差,只要是中了,进士老爷们还能舍不得打发几个喜钱?就算是囊中羞涩的穷举子,只要他中了,自然有同乡、同窗,亲戚故旧乐意替他开这份儿钱。
朱家的红包鞭pào都已经预备好了,只是没敢拿到明面儿上来。虽然看朱老太爷那种稳当从容的样子,多半人都猜着四少爷会中的——可万一要是不中……左右这些东西都是预备妥当了,到时候现拿出来也不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