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386)

2017-08-21 卫风

  对孙子的企盼,二太太可比大太太要渴切得多了。大太太虽然也盼孙子,可是大儿媳妇毕竟已经给她添了孙子,大房后继有人了。二太太却不然。她的大儿子朱长宁虽然也娶过妻,可是妻子却难产过世了,孩子也没能保住。到现在朱长宁也没有续弦,现在二儿子成了亲,二太太自然对韩氏的肚子寄予更高的期望。

  本来呢,如果大房也没有消息,二太太也不会这么心急。可是眼看着李氏的肚子都鼓起来了,自家这田里还颗粒无收呢,二太太怎么能不急?

  二太太这阵子除了替女儿明娟相看亲事,还为长子亲事发愁。

  照二太太看,长子一表人才,什么样的好姑娘娶不得?可是现实也摆在面前。那好人家、好姑娘,何必给人做继室呢?

  凭良心说,朱长宁生得还算端正,可是xing子却有些不讨人喜欢。本来就刻薄yīn郁。自从丧妻之后,那xing子越发古怪,他屋里原来有两个通房。病死了一个。剩下一个也没什么姿色,一年里头也难得亲近几回。

  再加上他不如朱正铭,身上也没担什么正经差事,整天连门都不大出,二太太想给他再续娶一房媳妇,就不能太挑剔。

  人品、相貌、门第,三样都拿得出手的姑娘肯定不会嫁给朱长宁做填房。二太太在碰了几次壁之后,也只能把条件略放低些,往庶出姑娘、或是门第次了一等的人家里去挑。

  二太太觉得,面子固然重要,可是大儿子现在这样。娶个合适、贤惠的更要紧。而且她还琢磨着,不能娶那年纪太小的,真娶进个十四五的,比儿子小了十来岁,这话都说不到一块儿去。

  朱长宁那种别扭的个xing,只能人家讨好他,哄着他,没有让他倒过来去哄小姑娘的理儿。再者说,二太太还有个不能说出来的理由。

  这姑娘年纪大点儿。身材长开了,才好生儿育女——前一个媳妇,虽然是赶着老爷子被问罪家里人心惶惶的当口临盆才出的事,可要是她再长个两岁,只怕就能生得下来,母子平安了。

  照这个标准去找。还真让二太太找着一个。那姑娘因为守孝才耽误了佳期,现在已经十八了。二太太打听过了,姑娘倒是xingqíng温厚,在家里也帮母亲料理家务,做长媳应该不成问题。听说这消息,二太太就中意了一半了。现在她就想找个机会能亲眼见一见。人品好,家世也算相当,可要是长得太说不过去了也不成啊,这夫妻要同chuáng共枕过日子的,长得太不入眼了,儿子看不上,夫妻也恩爱不起来。再说,那出门应酬也太拿不出手了。

  结果还真让二太太找着了这么个机会,带着儿媳妇韩氏和女儿明娟一起出门去拜寿。这过寿的是二太太娘家嫂子的舅母——这关系扯得够远的。这种已经拐了两三道弯的亲戚,本来是不用来的,若不是为了相看儿媳妇,二太太也不会上门。

  韩氏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婆婆这回出门来拜寿,一为了相媳妇,二是为了让小姑子多出出风头好说亲,于是打扮得相当的低调,务必做好那陪衬红花的绿叶。

  而且二太太临行前还嘱咐她,要是有机会,就去和那白家姑娘说说话——二太太毕竟是长辈,再急着相看也得注意身份,更不可能拉着人家姑娘问长问短。可是韩氏年轻,和未出阁的姑娘多说几句话,倒不会有人见怪的。

  韩氏当然得应下来。

  不过韩氏心里有点儿别扭。

  旁人家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不过一般都是当嫂子的去和未来的弟媳妇攀谈,打听消息,查看品貌。到了朱家这儿,倒过来了,她一个做弟媳妇的要去相看大嫂——

  幸好那白姑娘比自己还年长一两岁,要是大伯子续娶个比自己还小的姑娘,自己还得冲她喊嫂子,那才让人别扭呢。

  老天保佑,让这白姑娘xingqíng真象别人说的那么温厚吧,妯娌间要是闹起气来,几十年都太平不了。明晃晃的例子现摆在眼前呢,现在朱家的大房和二房不就是这样?大太太和二太太怎么都说不到一块儿去,就算一起到老太太那里请安,那也是互不理睬的,两人只要搭话,不出三句就得吵起来。

  这哪是一家人?分明是住在一起的仇人。

  再说小姑子明娟,生得只能说还过得去,脾气却着实是大了些。二太太千挑万挑想找个好女婿,可是明娟那个xing子,要给人做媳妇,非得好好磨一磨才行。不过小姑子难缠这倒不妨事,她总是要嫁人的,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当亲戚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