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能明理。段夫子绝不赞同那句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德?三从四德?因为不识字,不明理,眼界浅窄,所以只能任人摆布,千依百顺,这算是德吗?
如果这是德,段夫子qíng愿自己做一个无德的女子。
当然,这些话只能藏在心里,绝不能宣诸于口。姑娘们的父母请她到家里,是要让自家姑娘变得更合乎这个世道的规范礼节,绝不是要让她们变得离经叛道。
她们将来都要嫁人,要做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待客应酬,cao持家计,教养子女……要做的事qíng太多太多,不提前学起是不行的。
说了几句话,又林就可以退场了,剩下的问题由四奶奶和段夫子来具体谈讨。段夫子如果要留下,那就要谈到具体待遇、还有教育年限问题。段夫子以前最长也不过在一户人家待过两年。能教的都已经教了,学生已经要出嫁了,当然不能再教下去。其实要段夫子自己说,真正的东西,几天里就可以全都讲完,剩下的不过是一点一点让女弟子习惯这样做。
她最短的一段经历是三天,那家的姑娘实在娇弱,前两天勉力为之,第三天上就病倒了。段夫子那段日子实在过得忐忑不安,生怕那姑娘有什么万一,自己沾惹上一身麻烦,下半辈子可不知道会怎么样。
那家倒也没为难她,自家人是个什么qíng形他们自然清楚。已经给过半年的束修也不要回了,客客气气把段夫子送出了门。
段夫子从此又在心里记下一笔,病秧子徒弟还是不收的好。这次是主家不找事,要是遇到那不讲理的主家,这屎盆子说不定就扣在她头上了,非得说是师傅给折腾病的不可。
这位李姑娘眼神清明,落落大方,xing子不错,身子也不错。四奶奶看着是个十分明理的妇人。对于这些出入内宅的女先生来说,这些当家理事的奶奶太太才决定她们的待遇和去留。
姑娘是一方面,姑娘的娘也非常重要。要是你觉得自己教得不错,可是姑娘的娘觉得教得不好,一样让你卷铺盖。
又林出了门,垂头丧气地回了屋。小英拧了帕子过来给她擦脸:“姑娘,那先生凶不凶?”
“不凶。”
小英有点不明白,既然不凶,姑娘怎么这样?
又林心说,凶的不可怕,凶在脸上的本事有限。可怕的看起来完全不凶的。
又林把帕子接过来,顺手在她鼻子上擦了一下:“在哪儿沾的灰?”
“啊,刚才跟魏妈妈去后头找东西了。”小英自己摸了一下:“可能是手上脏,擦汗的时候沾着了。”
“找什么去了?”
“两个箱子,看着挺旧的。”她想了想,比划了一下:“有这么大。”
小英一向……不太细心,想法也少,说穿了就是直肠子直xing子。姑娘们的贴身丫鬟一般都要细心,心眼儿要活,小英的单纯是她的优点,但是有时候问她什么话也问不出来。
不过既然是魏妈妈去找,又是旧箱子……那大概是老太太的东西。
大概是姑姑一家要走了,准备给姑姑的吧?
虽然姑姑的xing子是那样……但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ròu,老太太还是心疼她的。有些体己的东西还是愿意给女儿。
这个又林并不太在乎,东西是老太太的,没没谁规定一定要留给李家人,她愿意给女儿那是她的自由,又林从来不惦记这些。
有本事,赤手空拳也能自己挣出家业过得好,没本事,就算祖宗给你留下良田万顷也白搭,该败一样会败。
姑姑缺钱吗?不缺。
但她幸福吗?也许曾经幸福过。
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即使上天把幸福的条件都摆在了你面前,也要你自己捡起来,好好运用。
又林打起jīng神来。
娘也是一片心为了她好,单请一个女先生,花费可不小。按李家这条件来说,完全是奢侈之举。但李光沛和四奶奶都认为值得。尤其是四奶奶,并没有因为生了儿子,就对女儿不上心了。
“对了姑娘,刚才在后头我还见着一件事儿呢。”
“什么事儿?”
四奶奶顺利和段夫子谈妥了条件,段夫子回去收拾一下就会搬进李家,暂时是先定下来,教半年看看。段夫子孤身一人,只有一个小丫头服侍她,也会跟着一起搬进来。四奶奶已经让人收拾了屋子,等段夫子搬进来了,自然还要正正经经的行个拜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