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514)

2017-08-21 卫风

  既然他已经知道了,朱慕贤也总算放下一桩心事:“为着你的亲事,又林这些日子吃不香睡不好,生怕有什么地方考虑不周,又怕做得多了招人的眼――”

  “你回头替我美言几句,说多谢弟妹费心。”

  朱慕贤心里那种古怪的感觉更qiáng烈了。

  他娶了姐姐,杨重光娶了妹妹,两人成了连襟――而且论理说,杨重光是不是该喊他一声姐夫呢?瞧他一口一个弟妹的叫得挺顺,朱慕贤隐约觉得自己吃了大亏了。

  第271章

  宏王府嫁女的场面令许多人期待,早都有人算好了迎亲的路途,在沿途街口的酒楼定了包厢了,就为了那天看个盛况。不得不说这些人是有先见之明的,定得早的,位置又好价格也不贵,去的晚的,不但好位置都让人家早定下了,价格也翻了一倍不止。

  因为之前几位公主都年长,嫁妆铺排的盛况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而在她之后出嫁的郡主、公主们,只怕又都赶不上她的这份儿热闹了。

  人们之所以对此事乐衷,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位郡马着实出众。这两人就象戏文上那才子佳人的故事一样。男的出身寒微,才貌出众,一朝鱼跃龙门,被点中探花。女的则是王爷的女儿,万千宠爱在一身。两人绝对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据说京城的茶馆和戏园子都改了本子了,虽然隐去了真名实姓,可是那讲的就是这二人的故事。男的成功历程可以说是天下读书人的终极向往,而姑娘们也无不憧憬着自己能象郡主一样万千宠爱在一身,最终还嫁得良人。

  书墨特意去茶馆里听了一耳朵,回来绘声绘色的学给小英她们听。别看这边儿亲事还没办,茶馆里都已经说到七子八婿满chuáng笏的大团圆结局了。这充份体现了京城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反应了人们心中对这一对新人美好前景的期待。

  又林笑着听书墨又说又比划,要是不去追究背后的内qíng,那这一段良缘美好纯净得简直象是一段童话里才有的故事。英俊的白马王子,美丽的公主,然后就是结婚――从此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

  可惜这是现实,并非童话故事。

  真正的生活与故事并非到了结婚就划下休止符,恰恰相反,是从结婚时才真正开始。

  大太太又从外头寻了裁fèng量体裁衣。还要打新的头面。在她看来,杨重光跟自家子侄一样,他也没有什么正经长辈,那自己可不成了位置举足轻重的长辈吗?到时候肯定人人都会敬着捧着她,暗中羡慕她慧眼识人,早早就照拂过这么一位探花郎,谁能比她更风光?就算郡主进了门,对她这位恩人也得客气恭敬。

  早先她还觉得可惜。自己只有玉萱一个亲生女儿,早已经嫁了人,都生儿育女了。要是再有一个女儿,就能招探花郎当自己女婿了。

  至于庶女们。大太太根本就从来把她们当回事。

  她正在兴头上,老太太都不去泼她冷水。至于二太太的酸话,大太太只当她是眼红嫉妒。钟氏心里可酸得厉害。

  能有这么个好友,将来能守望相助,得好处的全是老四,和他们夫妻又没什么关系。朱正铭自从锦珠被送到庄子上去之后,多少也猜到了一些其中的曲折。

  对于亲生儿子,他当然是最关切的。可是锦珠肚子里怀的也是他的骨ròu。就算锦珠存心不良,可是妻子完全可以等她生下孩子后再处置了她。而不是这么狠辣,立刻下手铲除了锦珠腹中骨ròu――

  那也他的孩子。

  他已经年近三旬,膝下只有一子,而且良哥儿身子骨还不那么康健,总是三天两头小病不断。上个月开蒙,刚念了三天书就又病了一场,钟氏急得说开蒙太早。先生太严厉,功课太艰难,把孩子bī得命都要没了。他劝两句,钟氏就说他是拔苗助长,根本不顾惜儿子的死活。

  真是慈母多败儿。

  他自己资质平平,只能把光耀门楣的希望牵托在儿子身上。只会躲在母亲裙子后面的男孩子,长大了会有什么出息?家里的男丁,哪个不是这个年纪开蒙的?旁人怎么都没事儿?良哥儿这样。跟他母亲的过份溺爱有分不开的关系。

  倘若他还有别的儿子,那也不用象现在这样心焦。

  可是锦珠的孩子没了,剩下的两个丫头妻子看得死死的,绝不允许她们象锦珠一样钻了空子偷偷有孕。

  良哥儿现在都大了,他纵然再有庶子,也对良哥儿的嫡长地位没大妨碍。可妻子就是容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