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69)

2017-08-21 卫风

  又林转头看了她一眼,虽然屋里比外头更闷,但是喜凤也不容易,她是自在了,却让身边的人提心吊胆的。

  又林从石头上跳下来,喜凤吓了一跳,还想伸手扶她,又林已经稳稳地站着了,伸手不慌不忙的把裙子理了理,笑眯眯地说:“咱们走吧。”

  喜凤松了口气,心说这位六姑娘可是得好好学学规矩了。瞧李家其他姑娘们,大姑娘二姑娘是早嫁了,可是其他几们姐妹还小,哪有一个象六姑娘这么好动的?真象是个小子错投了胎。

  墙外头有人喊了一声:“李家妹妹?”

  这个叫法再没有别人……又林毫不意外的转过头来,隔着矮墙,那边大大小小一排男孩子,领头的正是周家的大哥周富辉。

  这些日子又林没见着他们,听周榭说这兄弟几个学功夫学得正在兴头儿上,连睡觉都不忘练拳,夜里把chuáng板敲得嘭嘭响,也许是梦到了金戈铁马,快意江湖?

  “周大哥,你们这是从哪儿来?”

  周富辉脸被晒得黝黑,可见这一夏天有多么不安于室。他从身后拿出个鱼篓来,从墙头上递过来:“我们逮了好些鱼,这是几条大的,还活着呢,给你拿回去吧。”

  喜凤看着那个又脏又湿又腥的鱼篓,只觉得额角青筋乱跳。幸好六姑娘没伸手接,还客气了一句:“你们去捉鱼了?我现在在七婶婶家,不好拿着这个,要不你们回去时经过我家再送过去吧。”

  周富辉点点头说:“行,那我们先走了。”

  他一招手,一帮子人又跟着他呼啸而去。

  又林自己是没有多想,可喜凤难免想得多些——

  这周家的哥儿,和六姑娘的关系,是不是忒好了些?捉几条鱼还惦记着给她,难不成他对六姑娘……有点儿意思?

  这很有可能。

  年纪差得不算多,两家住得又近,关系特别好,算是门当户对,知根知底。这周家的哥儿和六姑娘这么时时能见着面,天长日久的……

  可是六姑娘的年纪,实在是小了一点儿。

  又林可猜不着喜凤这会儿心里琢磨什么,她在想,这鱼要是新鲜,就让厨房用来做个汤。这几天李老太太胃口不怎么好,要是汤做得好了,她兴许能多喝两口。她一走神,就只听见喜凤后半句话。

  “……一论起来,原来还都是亲戚呢。”

  又林问:“谁和谁是亲戚?”

  喜凤替她把裙角提一提,怕被糙叶树枝给勾破了,一面回答说:“从京城来的朱家的少爷啊,前天他上门来呢,原来他叔祖母是我们家奶奶的姨表姐,让他捎带了东西来。六姑娘,这么说起来,下次朱家的少爷见了你,还得称你一声姑姑呢。”

  又林眼睛快变成蚊香眼了。

  朱家的少爷?好像是叫朱慕贤吧?他怎么和自己家扯上亲戚关系了?

  这姑姑和姑娘,只差了一个字,可是自己的辈分陡然拔高了一辈。

  好在这亲戚关系已经远得很,又没什么见面机会,称呼什么的也就无所谓了。

  第三十七章过年上

  秋去冬来,过年的时候又林一家人都回了一趟本家。过年可以说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当然,也很折腾人。李家的祠堂已经提前打扫得gāngān净净,可是再gān净,也掩盖不了祠堂空旷寒冷的事实。四奶奶一早有所预备,给她们姐弟都穿的十分低调厚实。所谓低调,是指没有象二房一样恨不得都让人知道他们家今年赚了大钱,父母孩子身上全是金光闪闪的。果然族老等族长——也就是本家那位大伯主持过祭祀之后就开始训话了,大意还是让族人们不要忘本,不要奢靡làng费。这话说的是谁,不用指名道姓大家也都知道。

  别看这位族长gān瘦,可是嗓门却很宏亮,中气十足。又林要管他叫一声叔公,这位老爷子早年中了秀才之后,在举业上就再没有什么进益了,一肚子怀才不遇的酸气,平时可遇不上这种在众人面前露脸的机会,逮着了就说个没完,又林的脚早站麻了,左右换右脚,右脚换左脚。女人又不能进祠堂里去,院子里异常的冷。好不容易终于等他说过了瘾,又林觉得脸都冻木了。

  好在这样的罪一年也只要受一次,咬牙忍忍就过去了。

  四奶奶心疼得要死,一回到骡车上就张罗着给他们姐弟拿手炉,又从暖窠里把一直保温的茶壶拿出来,让他们快点喝些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