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世族_作者:缓归矣(161)

2017-08-22 缓归矣

  “我随着家中姐妹在天簪坊选首饰,你有事可以先行一步。”

  周瑶福了福身,一扬鞭,打马走人。

  这次芷玉派出去打探详细qíng况的人也回来了,周瑶勉qiáng算正常的跑马,孩童突然跑出,少年救人,这事有惊无险原也能揭过了。可是少年兄长站出来指责周瑶闹市跑马,视人命如糙芥,边上围观者也起哄。周瑶怒起打人,少年护兄长,兄长护少年,围观者看周瑶行事这样嚣张,又是议论不休,周瑶这火就越大,于是事qíng闹到了这般地步。

  林瑾衡就见较为健壮的书生样男子将清瘦少年护在身下,都是面朝地背朝天的趴在街面上,背上鲜血斑驳,周围的人面色不忍,畏惧大皇子的势力却都不敢上前帮忙。

  林瑾衡经历了穿越这一遭,对鬼神之说便信了几分,她前世随着母亲慈善做了不少,是以她认为这辈子投了这么个好胎有因果回报在里头。

  这辈子,重华为着常年征战沙场的林晋海从来不忘往寺庙、育婴堂、善堂送米粮衣物和银子,林瑾衡也愿意相信这一道,只求保佑她家人平安。希望菩萨不要怪她目的xing太qiáng。

  如今撞上这事,这兄长虽有些书生意气,但是想他这样严严实实的护着自己的幼弟,那少年又是奋不顾身的救孩童。到底做不到见死不救,又是在林晋海父子出征的档口上,“派人去瞧下,若是能移动就近送到医馆,不行的话请个大夫过来。”

  红衣主动下车打下手,林瑾衡没兴致再装孔明锁,靠在窗口关注地上的两人,若不是微微的动弹,差点以为是死人。

  回来的红衣表qíng带着怅然,林瑾衡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前去查探的嬷嬷懂一些医理回道,“青年受的伤颇重,能不能熬过去老奴不敢断言,还是送到医馆为好。少年只有一些皮ròu伤无大碍。”周瑶不是手无缚jī之力的弱女子,她鞭鞭见血,青年又为了保护自己的弟弟,承受了绝大多数的鞭子。

  林瑾衡叹息,瞥见红衣眼中有火还红了眼眶,微微疑惑,是她太冷血还是红衣太感xing。

  红衣抹泪,勉qiáng扯出一抹微笑,“奴婢的弟弟就是在街上被马蹄践踏至死,父亲为替弟弟讨公道,被打成重伤,家中没钱替父亲抓药,不得不将奴婢姐妹卖给了人牙子。”

  林瑾衡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寻常人家的疾苦,林瑾衡知道一些,但是乍闻这样血淋淋的事实,心下难免骇然,“那如今你家中如何,姐妹们都在一处吗?”

  “家中尚可,奴婢姐姐几年前便因病去了。”

  “让大夫尽力施救吧!”林瑾衡又让芷玉拿了一袋子银子出来,“你带几个嬷嬷跟着去医馆看一下吧!”

  红衣从兄弟两的穿着上就看出两人家境贫寒,林瑾衡这些银子实在是雪中送炭,喜形于色,躬身道,“奴婢代他们谢谢郡主救命之恩。”

  九姑娘和十四姑娘上车之后发现红衣不见了,林瑾衡倚在软垫上发愣,两人专心致志的选簪子,对外面发生的事qíng一无所知。

  林瑾衡长话短说了一遍。

  九姑娘的表qíng很镇定,带着一股习以为常的味道,“周瑶做这种事qíng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开始还有御史参大皇子,不过都没用。”打死个把人,别说皇族宗室,在世家子弟之中也是屡见不鲜。

  公平总是相对的,现代一个宣称人人平等的时代,都有人能逃避法律的制裁,何况是等级分明的古代,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现代都不成立,在古代更是妄想。

  只能说在得势的时候,这些都是小事,失势的时候才是罪名,如果一辈子不失势,那就永远都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者有话要说:

  很狗血很老的桥段,不过结果不会是少年“以身相许”哈

  PS十四姑娘和五太太之间就是一个想做慈母一个想做孝女,说到底就是为了名声,如果十一少爷和十四姑娘不是一母同胞,两者之间关系还能够更自然更真一些,嫡母和庶女之间未必不能和平共处。

  十一少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被家族重视的,这是我的设定。也是因为这点,导致十四姑娘和五太太两人各有小心思。这算是剧透吧,我慢慢写,大家慢慢看。

  大宅门里的小姑娘还是这种处境的小姑娘有心思很正常,十四姑娘又是显示孝心(攒了一年多的银子)又是显示童心(想玩)还示弱(两年没出府),怎么说呢,林瑾衡的确很没出息的心软了,毕竟这不是涉及原则xing的问题,自己又正好要出门,所以就把十四姑娘捎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