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太太可真不是什么好职业!花心风流的六老爷,偏心糊涂的老太太,身份特殊的姨娘,还有六老爷那一屋子的莺莺燕燕。
只是现代的女子有权选择自己的职业,而古代女子只能被就业,绝大多数人没有辞职和退休的机会。
###
重华长公主和裕丰郡主的执行力让林瑾衡大吃一惊,在一个月内,两家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这三礼,六太太之位花落潘家。
对于这个结果,老太太是非常不满意的,潘家虽然娶了郡主,但是不能掩饰其底子单薄的事实,潘家大老爷徒有才名,没有半点实权。潘家在裕丰郡主下嫁之后,即使有一些子弟联姻官家,也不是多显贵的门第。
还有灵溪大长公主这一脉并没有能支撑门户的人,大长公主逝世之后,这一脉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更重要的是潘颖雅是继母所出的嫡女,和郡马同父异母!
这样的媳妇对老六有什么用!
老太太的这些牢骚自然不敢和重华长公主发,就苦了每日前来晨昏定省的林晋海,每次老太太抱怨诉苦,林晋海就如同老僧入定般,若老太太再提些有的没的,林晋海也是一言不发。
老太太看中的那些人,有几个林晋海倒是挺愿意和他们结亲,只是人家绝对不可能答应!那些姑娘就是做大房二房的嫡子媳妇都可以,老太太莫不是想让他bī着人家给六老爷做填房。那不是结亲而是结仇!
潘家虽没有实权,可太平盛世,谁敢轻瞧文人,才华横溢的潘大老爷是多少文人眼中的‘神’。
这些老太太怎么会明白!
卫国公府的老太太为了六老爷殚jīng竭虑,潘家也有人为了家族呕心沥血!
潘家那位给家族挣了百万家产的老太爷为了摆脱商贾身份对子孙的影响,修桥铺路,资助各种善堂以及寒门子弟。挣下足够的美名和善缘之后,变卖产业做了地主,一跃从最末的商跳到了农。
潘老太爷使了大银子大诚意延请名师教养家中子弟,终于养出了一个状元郎,状元郎还给他娶了个郡主。
天不遂人愿,郡马他不是个当官的料,潘老太爷失望之后马上又重新制定了计划,中心便是裕丰郡主的两个儿子。潘老太爷用财力和潘家其他儿女的亲事为两个曾孙子铺凌云之路。最终目标——将潘家发扬光大。
潘家在京城除了灵溪大长公主就没有其他依靠,随着灵溪大长公主去世,这份依靠也变得不稳定。
于是潘老太爷在听闻卫国公qíng况后一拍手,“京中卫国公府六老爷一直没有续弦,郡主不如去信问上一问?”
潘家有裕丰郡主坐镇,还有一个大才子,家里子弟颇有出息,几门姻亲勉qiáng也还算拿得出手。潘颖雅做卫国公府六太太可能高攀,但是也不是没有希望。本就是高门嫁女!何况六房又是那样的状况。
重华得信之后,派人打听潘颖雅,倒是个不错的姑娘,真是可惜了!只是潘家敢嫁,她为何不娶。和林晋海一说,他也赞同,于是这门亲事就成了。
裕丰郡主上京贺寿之余还替小姑子定了亲事。双方都是早有准备,仪式倒也不显仓促。
☆、第74章萧家行
潘颖雅成为六太太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qíng,老太太便是想闹都只能在燕禧堂里,其实有时候老太太很清楚家丑不可外扬这个理。
八姑娘不懂这个理,在纳吉那天,穿了一身孝衣就往前面跑,不过刚离了院子就被二太太的人拦住了。如今她掌家,岂能让八姑娘闹出这样的纰漏。何况若真的让八姑娘得逞,败坏的可不仅仅是她的名声,卫国公府其他姑娘都会名声受损。二太太不为侄女着想也得为九姑娘设想。
重华长公主得知之后,手撑着额头,透过窗户看着在树荫下画画的林瑾衡。这女儿家的名声能好一点是一点,八姑娘不在意自个儿的名声可以,连累其他姑娘的名声却是犯了众怒。
八姑娘是从根子上被养歪了,宋嬷嬷这样的能人花了近两年的功夫愣是教不好她。宋嬷嬷可没少在她面前请罪。
原先还想着她嫡嫡出的身份làng费了委实可惜,如今看来làng费了宋嬷嬷两年的时光才是可惜。
长房和二房是不能够再添嫡女了,至于六房,潘颖雅的母亲生了四女一子,想来她也是有福气的。八姑娘也就没那么金贵了。
于是重华轻笑道,“八姑娘对母极孝,那府里不是有一座小佛堂,就让她在里面虔心为母守孝。”八姑娘再这么蹦跶下去,其他林家姑娘可不得给她拖死。在自己院子里禁足了几乎一年也没见她有所长进,果然是太安逸了。没给送家庙,重华已是看在她这一份孝心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