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嫂有空间_作者:弦歌雅意(374)

2017-08-22 弦歌雅意

  能够请崇老先生来吃顿饭,宋慕雯也算是完成了一个愿望了,年三十的时候独自一个人吃着冷饭,听着外面的鞭pào声,实在是凄凉。

  这个时候过年确实是放鞭pào的,只是放的不多,不像后世那样噼里啪啦又长又响,而是一小截,放一下就短短几秒钟,响完了就完了,放太长的鞭pào太贵了,买不起。

  崇世华以前是不喝这么烈的酒的,但是现在人高兴,所以也不管农家的腊酒是不是浑的,是不是不够清香甘冽,熟络起来之后就毫不客气的推杯置盏起来。

  这一年的年夜,是十分热烈的,十分欢快地,笑声传的老远,一次又一次深入寂静的夜,蒋毅潭深沉冰冷的夜色搅乱了。

  jiāo流高考的事qíng也就不了了之,等到崇世华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几的时候了。

  不过崇世华不是教育学家,而是古代文学的学者,对于语文还是有些见解的,说要他辅导功课,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因为他根本不了解高考的题型设置之类的。

  77年,全国人民都对新年充满了希望,虽然英明伟大的毛*主&席去世了,但是伟大的dang还在,相信他们会领着大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事实上是,北京还在继续开会,一场又一场会议,很多事qíng要讨论,很多事qíng需要拿主意,可是因为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大家所期待的美好的变革并没有到来,只是右倾翻案越来越多了,而知青返城的热cháo也越来越热烈了,许多在乡下呆不住的知青都想方设法想回去,还有的是家里想方设法把他们捞回去,不管怎么样,知青是越来越少了,那群热血青年,在农村打磨了好些年之后,变得成熟和沧桑,不再是那年轻懵懂又冲劲十足的小青年了,这个时候大家看多了风风雨雨,见识了许多人和人心的问题,在不知不觉间就成熟起来,就放弃了无比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踏踏实实地想要过日子起来。

  二月间的时候,果然提出了“两个凡是”,收音机和人民日报上都说了,虽然毛8主&席去世了,可是他的光芒依旧照耀着我们,领导着我们前进!

  所以许多决策依然被沿用,虽然有人提出让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但是被华*国*锋主席拒绝了,邓小平等到七月份的时候才出山,估计是有些事qíng已经不在当时主席的控制中了,才不得不将邓&小&平放出来收拾烂摊子。

  这一等就是大半年,宋家兄弟几个都在等着高考,越等越心急,下面的几个弟弟妹妹也都说要参加,他们年纪都没有超过二十岁,也算是有斗志的年纪,受了宋慕雯和家里人日日夜夜念叨的影响,觉得读书还是很重要的事qíng,所以有机会考大学的时候,都不想放弃。

  宋家读书蔚然成风,宋家家主宋老头儿颇为欣慰,他们家不是书香世家,世世代代都是泥腿子,如果能够考出两个大学生来,那也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儿。

  在宋老头儿等人眼里,考上大学,就跟古代中举差不多了,宋慕雯默默汗,古代人家考秀才三年才考一次,而且一次才录取几百个人,不过是一个大学一次的招生而已,人家考大学可比自己这个时代考大学难多咯。

  有些聪明的也看出一些端倪了,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书看,宋慕雯所在的厂里就有,还是年纪挺大的,都快三十的人了,也在看书,据说一直想读大学呢!人家还找宋慕雯借书看,看了之后就恨不得不还了。

  人家缠着问哪里来的,宋慕雯只能够说是以前被奶奶收起来了,说是要做手纸,结果忘了,后来才被翻出来。

  宋慕雯也很想给这些人印一份啊,空间里可以说有个印刷厂,印个几百本上千本不在话下,可是她不能,这是她的秘密。

  不过宋慕雯同意给人家抄一遍,抄完了还她就行,那个人感激不已,捧着书就回去抄了,不是一本书,而是几本书,一字不落的抄写下来,也要花不少的功夫。

  ☆、第181章补习班

  但是这个时代的人的毅力和jīng神不是盖的,一本本厚厚的书,都被他们拿去抄,真的是几天就抄完一本,没日没夜地抄。

  对于准备高考这个事qíng,厂子里还是比较支持的,毕竟到时候说是自己厂子里考出去的,多光荣啊。不能说是人心不复杂,只是这个年代的人单纯一些,没有那么多心思罢了。

  这一年就这样平平稳稳地过着,收音机和报纸上说的最多的,还是哪个被打为右倾分子翻案了,回到了家里,人家是如何感谢英明神武的dang的,漫天都是这样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