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好事是宋慕辉终于要结束留学生涯,从国外回来了。
这对宋慕雯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对于尚老板来说更是如此,宋慕辉学的是电子,他学到的知识对中国来说都是急需的。因为通信费贵,所以宋慕辉没有说很仔细,只说等回去之后就跟大家好好聊聊。
还有一个事qíng是宋慕雯在法国认识的一个朋友要来中国游玩了,希望宋慕雯能够招待他。
那个人是个画家,经常在外游历,当初在巴黎的时候和宋慕雯在一家旧书摊认识,因为一本老旧的画册结缘,当时宋慕雯很大方地就出让了,因为宋慕雯觉得这种艺术的东西在艺术家手里才能够最大可能的得到欣赏和解析。
国人走出去,外国人走进来,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很有跨时代意义的事qíng。
宋慕雯跟友人说,住的地方不用担心,旅行线路也不用担心,她都可以安排,只管来中国就是。
最近还真是喜盈门,喜事儿一件接着一件。
虽然车展已经结束了,可是尚老板还留在上海,因为他要在那边谈生意,但是汽车厂这边,已经开始吩咐人开始开工生产汽车了。
为了这一天,尚老板和邹chūn阳都做准备好几年了。
生产线全面启动,汽车厂就开始忙碌了,邹chūn阳负责技术监督,尚家大儿子尚嘉监管人事和财务,工厂就顺利运转起来了,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喜气,因为大老板传来的消息是,开足马力全速生产,订单已经下的越来越多了,要赶紧生产了。
这些是宋慕雯帮不上的,所以她就专心准备迎接朋友了。
虽然说朋友来了最好是住在自己家里,可是宋慕雯还真的不方便。
☆、第250章上学记
这位友人是个男xing,虽然现在余二猛不在家,但是为了不让外人嚼舌根,也为免瓜田李下,惹得余二猛不高兴,宋慕雯决定在外面找个地方给他住。
那个人的名字叫贝特朗,挺阳光帅气的一个小伙儿,看来只能让他住大饭店了。
虽然现在有一些小旅馆小饭店是私营的,但是大饭店之类的还是国营,名字也是什么国贸大饭店之类的,挺大气的名字,至于宾馆什么的,这年头还没有这个概念。
找了个大饭店定了房间,又给人家安排了旅游线路,带着人去哪里参观,去哪里吃中国特色的小吃,去哪里看他们想看的戏剧和古文物之类的,人家还想去北京等地玩,宋慕雯做不了导游,只能找了在当地的熟人帮忙招待一下。
贝特朗来的时候,是一袭皮尔卡丹的风衣,瘦削苍白的脸,有些凌乱的头发,再加上修长的身材,在一堆黑发黑眼的中国人中间显得很突出,走在路上都不少人偷偷看他,对于中国人来说,外国人只是存在传说中的,听说有huáng毛红毛的,眼珠子的颜色也是奇奇怪怪的,就像是传说中的神shòu一样,现在冷不丁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当然要忍不住多打量几眼。
宋慕雯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任何人都不想被当成动物园的动物一样围观吧?
“实在不好意思,他们都对你很好奇,所以忍不住多看你几眼。”
贝特朗很开明,耸耸肩道:“我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当初你们去我们那里,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观看,我想我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人家不计较就好,宋慕雯松了一口气。
因为迎接贝特朗,宋慕雯难得叫了一次私车和司机。
贝特朗看着窗外的景色,道:“广州很好。”
宋慕雯道:“还可以吧,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好几年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越来越qiáng了,相信你这次来,一定能够看到一个和你们想象中不一样的中国。”
“我也觉得。”
尽管依贝这样的服装厂在不断地发展,可是许多上了年纪的中国人还是喜欢穿着中山装一类的,这也是中国人留给世界最鲜明的印象之一。当然,贬低中国人的人就会觉得中国还是停留在清代的那种样子,男人拖着老鼠尾辫抽大烟,女人都是小脚的。
贝特朗还特地带了相机和不少的胶卷,看着贝特朗的胶卷,宋慕雯觉得,自己的相机真的是好高端!
外国人好奇心很重,这是宋慕雯一个很深刻的体验,而且人家根本没有什么面子的概念,如果想知道一件事,就会不断问你,不断去探寻,显然贝特朗也有这样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