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是英国,你选一个吧。”
郑怀远想了想,英国的确有几所好的大学,但美国的常chūn藤也不错。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英帝国的荣光已经渐渐被美国代替了。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在全球的地位逐渐体现。让孩子去那儿,也能多学学多见见。权衡再三,他终于定了下来,端起茶杯说道:
“我看,就美国吧。”
huáng智兴在左边打了下勾,“美国也好,咱们这大多数孩子都是去的美国。常chūn藤那些学校招生虽然严格,但打个招呼都能进去。而且觉得不合适的话,中间可以去英国jiāo流一两年。”
一番考量之下,郑怀远决定把世逸送出国。在国内这个圈子里,世逸永远存着不安分的心思。若是他有那个本事,做爷爷的当然会全力支持。郑家这颗大树,多支起一个人也不是什么事儿。
但郑怀远眼光多毒辣,这个小孙子耳根子软且一片玩心,这样的人不适合官场。贸然把他送进去,郑家绝对会败的。
“你看这些,工、商、文都有,要不要让世逸自己来选?”
郑怀远摇摇头,一切办好了再说吧。想想如今的郑家,如果让他自己选的话,指不定老婆子那边会出什么乱子。哎,都是承业太忠厚,郑恪他们都被他惯成什么样了?
“郑叔,要不是承业兄如此秉xing,您会这么相信他?”
提起大儿子,郑怀远一脸满意。拿起纸上,瞅了瞅众多选择,“就哈佛商学院吧,那个名气大,也能学到点真本事。”
“您俩眼光真一致,冯叔也是给冯耀选得这个。”
“哎,儿女都是债啊,真是一辈子的债!”
郑怀远灌了口凉茶,眼中难掩悲凉。
第六十八章
八月中旬,熬过了三伏天,京城的暑气终于是没那么重了。
虽然天儿还是很热,但四合院里绿树成荫,庭院深深雅致幽静,颇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叮铃铃一阵车铃声响起,海峰载着妹妹回来,路过的阿姨热qíng的朝兄妹俩打过招呼。
若梅从哥哥的车后座下来,脱下帽子扇了扇风。一走进四合院,她整个人就感觉凉快了不少。回房冲个凉,崔荷端来了一碗冰镇的绿豆汤。透心凉甜丝丝的绿豆汤下肚,味道不知道比那些碳酸饮料要好多少。
“军训累不累?”
头顶上的风扇被打开,带来丝丝凉意,若梅摇摇头露出招牌甜笑。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同其他小伙伴们不一样,早前参加过夏令营的他们,现在可谓是整个实验高中军训队伍中的标杆。
“一点儿都不累,教官布置得任务很轻松。哥哥,家里现在事忙,你就不要再抽空接送我了。”
虽然方便面厂出了问题,但父亲并没有放下对哥哥的教育。这个暑假,他不仅要温习高二的功课,还要跟着学习经商的东西。不同于父亲的无师自通,哥哥的天赋显然没有达到那么好。
不过勤能补拙,每天白天他都跟着爸爸去厂里,熟悉每一道生产流程。知道哪个工序上,该用什么样的人。
如何做好生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厂里的财务,成本的核算,以及如何与政府和同行打jiāo道。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地方。初入行的海峰很努力。每天回来后,他都会对着妹妹和爸爸说一遍。温故而知新,若梅和林建国也会把其中的不足告诉他。扎实的理论加上丰富的实践,海峰进步的很快。
“没事儿,反正学校离着咱们家近,费不了多少工夫。”
若梅无奈,刚想说些什么,家里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你好,请问是哪位?”
“是妞妞啊,你爸爸在家么?”
出乎若梅意料之外,打电话来的,竟是许久未见的江记者。刚好不巧,今天爸爸忙到现在还没回来。
“江叔叔有什么事,就跟我哥哥说吧。”
海峰满十八,已经是成年人了。从去年过年起,林建国送礼拜年都带着儿子。所以该怎么对待他,林家的故jiāo好友都有数。
海峰接过电话,边听边点头,时不时的应和两句。只是他眉头越皱越深,最后他gān脆摁下了免提。
若梅挽起衬衣袖子,抱着毛绒玩具在一边听着。《京城早报》接到上面的命令,要报道福乐方便面不安全的事。
“是顾主任打来电话,说是上面的任务。他不好在太大的媒体上报道,就让我们尽量捡个不起眼的中fèng什么的,混在广告寻人的版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