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卷土重来_作者:鱼丸和粗面(87)

2017-08-22 鱼丸和粗面

  说曹cao曹cao就到,崔姥姥一身青花衣,拿着烧火棍从厨房走了出来,“死丫头,你们有空做这个么。外面那些饭店里的东西,哪有家里的好,真材实料又gān净,你不吃妞妞海峰和建军还吃呢。”

  看到俩小的,老人家的态度立刻180度大转弯,笑着堆出了褶子,“海峰和妞妞也来了啊,姥姥给你们做了好多好吃的,全是你们最*吃的。看海峰这瘦的,可得多补补。”

  “娘你说什么呢,他都十岁了,再胖那多难看。”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海峰满打满算才九周岁,还是个小孩子,小孩子就该胖乎乎的。”

  “娘,……”

  崔荷跺了跺脚,走进厨房跟崔姥姥打嘴官司去了。没过多久,一家人上了饭桌,她朝若梅打了个成功的手势。若梅知道,姥姥答应教她了。

  林建军和崔立华在说着厂子里的事,这边王云则打问着县城里的qíng况。

  “真的那么好,雯雯后年也要上小学了。孩子爸,要不咱们也去城里上学?”

  崔姥爷皱皱眉,“城里有什么好……”

  “爹,家里有条件就让雯雯来城里吧。79年以后咱们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快,早晚大家也会像外国一样,大多数人住在城市里的,早点去没坏处。”

  崔姥爷平生最大的弱点就是他闺女,闺女的要求他向来没法拒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建军,当年他早就相看好了本村的一个富户,家里没有老人,小伙子人也踏实,嫁过去就等着享福。可崔荷就一门心思的认定了林建军,最后老子还是没拗过闺女。啪嗒啪嗒几滴眼泪下来,崔荷得偿所愿。

  同崔姥爷一样,崔立华也是个妹控,妹妹说一句顶别人说一车轱辘。快速回忆下自家的银行存款,应该买得起县里的房子,无声的问道老爹:要不咱们就去?

  这种搬迁的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清楚的,崔姥爷拍板叫女婿留意下城里的房子,有合适的再说。不过能说出这句话,一家人也知道,这事儿基本是定下来了。闺女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王云心里高兴,对小姑子一家更加殷勤。

  “来妞妞海峰,喝老鸭汤。你们姥姥用大锅炖了半天,可好喝了。”

  “好好喝,妞妞最喜欢吃姥姥做的饭菜了。”

  崔荷虎着脸,“妈做的你不喜欢?”

  母上大人发话了,若梅赶紧转了风向,“妈妈是姥姥的女儿,厨艺是姥姥手把手教的,跟姥姥做的一个味道,妞妞都喜欢。”

  “好吃,奶奶做的好吃。”

  香喷喷的吃了一顿饭,稍微收拾下桌子,姥姥进了里屋。若梅和妈妈也过去帮忙,姥姥爬到炕上,站起来从大衣柜的最上层,搬下来一个箱子。沾着湿抹布擦了下表面的尘土,从抽屉里找出小巧的铜钥匙打开锁,拉开上层的丝绸,雕花箱子里面安静的放着一架古筝。

  虽然箱子破旧,但古筝上的弦却还是光亮如初。姥姥布满老年斑,苍老如树皮的手如qíng人般的抚弄着琴弦,

  “这还是我当年的嫁妆……”

  咳咳,姥爷不自在的咳嗽了两声。看着押在箱子下面的那件大红旗袍,若梅心中浮现出了姥姥当年的样子。穿着大红旗袍弹着古筝少女,没有哪个少年会不心动吧。

  “姥姥的琴,雯雯要弹琴。”

  小孙女凑过来,打断了姥姥的回忆。慈祥的看着俩孙辈,“雯雯刚好你可以跟你妞妞姐姐一起学。”

  “妞妞姐姐,我们一起学琴。”

  妞妞牵起雯雯软软的小手,“好,我们一起跟姥姥学琴。”

  学古筝的事就这么说定了,事不宜迟,舅妈和妈妈去刷碗,姥姥则是教她们基本功。经过除四旧,家里还真没很充足的条件。这时候姥姥充分发挥了她的主观能动xing,没有支架她就把琴放在方桌上,然后搬来一个凳子,自己亲自坐下测试下高矮,然后弹了一段《渔舟唱晚》。

  琴声飘到了外面,正在谈事的姥爷也陷入了回忆中。

  “建军,你说咱们的面粉在广播上做广告?”

  “前两天我看电视里有衬衣在做广告,那种衬衣在城里卖得很好。不过电视广告应该不便宜,而且这年头,农村有电视机的人家也不多。但是收音机家家都有、人人都听,我们是第一个在广播里做广告的面粉厂,大家肯定会图新鲜买一点尝尝。咱们面粉品质这么好,只要尝了肯定还会想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