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府第_作者:韶词(50)

  沈氏呆坐在椅子上,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二爷已经写信让老太爷老太太在京里给谏哥儿留心,寻个门当户对的姑娘。”谢氏停了停,见沈氏没有反对,小心翼翼的继续说了下去:“二爷也给三弟寄了封信,告诉他这儿的qíng况,想来三弟也该收到了。弟妹,这次是你做错了,只有把这件事抹平了,三弟才不会再怪你。”

  原本还有些挣扎抗议的沈氏在听到三爷的名头时下意识的打了个颤,若自己自作主张,偷jī不成蚀把米的事儿让丈夫知道了,大概当初的和离风波就要变成休妻风波了……沈氏再多的怨气也让三爷休妻的威胁给一盆水浇没了,只得听谢氏的主意行事。

  宴家大姑娘的婚事岁办的有些仓促,但婚礼却一点儿不含糊,作为山东数一数二的高官,宴御史该有的家当是一点不少,这头一个嫡女出嫁更不是小事儿,晏夫人收拾出了一百二十八台嫁妆,满满当当绝非虚抬,浩浩dàngdàng将女儿送了出门。一路上锣鼓喧天好不热闹,看的沈氏眼角直抽抽,她只觉得若当初宴余氏恪守诺言,那么今日这风光、这体面就都应该是自己的。想着想着,沈氏心里又扭曲了,脸上qiáng装的笑容顿时又别扭了几分,看的一旁的谢氏心里直担忧,深怕这一贯捅娄子的弟妹撑不住破了功,前功尽弃。谢氏往前走了一步,用身子将沈氏遮了个严实,算了,与宴余氏重修于好这种高难度任务打从一开始她就不该指望沈氏的,现在平平安安过了这一天谢氏就要回去烧高香了。

  谢氏没敢留沈氏在曹家吃晚宴,找了个借口带着三奶奶回了孟府。刚到府里,织锦便快步走到谢氏身旁耳语了几句,谢氏脸色一变,踯躅了一下,转头对沈氏jiāo代道:“弟妹,你先稳住听我说。”

  沈氏看着嫂子的表qíng有些凝重,心里也有些打鼓,该不会是——三爷回来了吧?那可就真惨了,她是该装病还是直接晕倒比较好呢?

  “谏哥儿他,年少气盛,血气方刚,和人拌了两句嘴一时气不过打了起来,挨了两拳,这会子正瞧着大夫呢。”谢氏揣摩着沈氏的脸色,慢慢把话讲了出来。“弟妹你不要担心,只是点小伤,应当不碍的。”

  “谏哥儿挨打了?重不重?要不要紧?”沈氏一听急了,紧紧抓住二奶奶的手,COS咆哮教教主,把谢氏晃了个七荤八素。没等谢氏回答,三奶奶就一溜烟以堪比刘翔跨栏的速度跑向内宅,身体素质好的比得上专业运动员。

  大少爷孟闻谏正斜靠在炕桌上,书童用去了壳的熟jī蛋慢慢滚着嘴角,孟闻谏不时发出嘶嘶的喊疼声。沈氏一猛子窜进内室,听见闻谏的叫唤,抬起脚就给了一旁的书童一记窝心脚,嘴里骂道:“主子受了伤你还下这么重的手,说,谁给了你好处让你害大少爷的。”

  书童被踢的一歪,随即爬起来跪了下来:“三奶奶明鉴,奴才万不敢对少爷有二心。”

  沈氏还yù斥责,却被儿子的一声叫唤转移了视线。沈氏极其心疼、万分小心的轻轻触碰闻谏淤青的嘴角:“谏哥儿,疼不疼啊?”

  孟闻谏撇过头:“没事儿,不过是个小口角,您别担心。”闻谏可不敢告诉母亲他为了宴姑娘的事儿和外人动了手,母亲知道了还不得气炸了?!

  沈氏依旧不放心,不依不饶的又在儿子屋里呆了一个时辰才回了房。

  二房正屋,孟二爷和二奶奶商量着,这三房再呆在山东可不只是丢人现眼了,就怕连命都保不住,二爷拍板,三弟把家眷托付给自己,他就绝不能把侄子侄女儿留在火坑里袖手旁观!二奶奶,把三房打包大家一起回京城!

  22、举家团圆...

  这是宜珈第二次去京城了,不过上一次停留时间短暂,几乎可算作探亲游,心qíng自然比较轻松自在。这一次却是举家搬迁,打算长期扎根抗战。想到京里的两个老太太、两个尚未打过照面的老爷爷,再加上好几窝哥哥姐姐,堂的表的一应俱全,想着想着宜珈的脑门就直冒汗,光一个四姑娘她都应接不暇了,要是再来俩她还是乘早自挂东南枝的好!

  有过一次旅游经验的宜珈小朋友对沿途风光也不那么有兴致了,成日里guī缩在马车上默默为自己的未来哀悼。可惜或许是她人小气势微,宜珈的低气压丝毫没影响到其他人。一辆马车里的另两个小姑娘宜琏和宜璐无比兴奋,上一次出远门还是三爷外放山东,彼时宜琏不过是个奶娃娃,记忆能力低下,懵懵懂懂什么映像都没留下,至于宜璐嘛,gān脆就还没投胎转世。七姑娘宜珞年纪小,大半时间在车上睡觉。常年关在一亩四分地的宅子里的小姑娘乍一眼看见热闹喧嚣的街市、望见风chuī糙低见牛羊的平原,心里的震撼和激动是可以理解的。宜珈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对于宜琏姐妹看什么都新鲜,见什么都感兴趣的样子宜珈是一脸的理解。上辈子活在大城市没去过农村的宜珈头一次见着农田里的大水牛也曾指手画脚了好一阵,亢奋的小模样让二奶奶笑了好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