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之家_作者:绣锦(195)

2017-08-20 绣锦

  邵仲手一抖,茶盏一滑,险些摔在地上。他猛地抬头,不敢置信地睁大眼睛瞧着七娘,结结巴巴地问:“你……你你是怎么……怎么知道的?”

  七娘眨眨眼,并不回他的话,反而继续道:“若是果真闹翻了,倒不如就让大师兄一直在山阳城住着,一来我们热闹些,二来,他也好散散心。虽说这里没有京城热闹繁华,却胜在自由自在,也没人跟他怄气。左右大师兄又不是贪图荣华的人,何必在京城里束手束脚,弄得自己这般不痛快。”

  “你以为我不想留着他?”邵仲又叹了口气,无奈摇头,“他们俩不是闹了一两回了,别看我师兄这幅清清冷冷的样子,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实心眼儿,认准了一条道儿就要走到黑。吵也吵了,气也气了,可哪一回不是又被哄了回去。不过像今儿这般一直闹到千里之外的,却还是头一回。不是我护短,若日子再这么下去,倒不如早早了断得好,福王爷的身份到底……”

  福王到底是皇室子弟,上头又还有太妃娘娘看着,拖了这么多年不成亲,怕是已到了极限。可他若真成了亲,以罗方的xing子,只怕也不会再回头了。

  感qíng的事qíng外人也cha不上手,邵仲便是与罗方再亲,也不好贸贸然地说什么,只盼着他自己能想开些。如果可以的话,借着这回就此了断就更好了。

  两夫妻品了一会儿茶,吃了些点心,不多时又把话题转到了孟云铭身上。

  “我幼时见过他几回,那会儿还是个斯斯文文的少年郎,读了几年书,将将考了童生,孟仵作一直盼着他日后能高中,光宗耀祖的,不想后来竟变成了这幅模样,害了自己不说,还害得英子颠沛流离……”七娘忆起旧事,难免长吁短叹,qíng绪略显低落。

  邵仲摇头,“只怕他也是中了别人的套儿。”说着话,又把当初与赵仵作的推断说与她听,罢了又感同身受般的叹道:“孟云铭年岁轻,难免贪玩,父母猝然过世,心xing大变倒也不奇怪。只可怜那孟家女娘子,竟因此而流离失所,沦入奴籍,实在让人唏嘘。”

  气氛忽地凝重起来,也不知怎地,七娘的心里头好似被什么油雾蒙住了一般,黏糊糊地难受得很。上一回听得英子说起她的遭遇时,七娘虽然有同qíng和痛心,却不像今儿这般说不出地难受。

  她故作轻松地笑笑,低头看手里的杯盏,茶汁从杯中溅出,落了几滴在她的袖中,飞快地氤氲出深色的痕迹。

  “瞧你这话说的,倒好像自个儿经历过一般。”

  邵仲却沉默起来,过了许久,他放下杯子朝七娘靠了靠,脑袋枕在她的膝盖上,声音又低又轻,仿佛chūn日里的风吟,“阿碧,让我靠一会儿。”他说。

  院子里极安静,风都停了,遥遥地听见几道墙外小贩叫卖的声响,一声长,一声短……

  作者有话要说:明儿让福王出来打酱油。

  ☆、81公侯之家侯(22:35)

  八十一

  因为没抓到白庆,梁康窝了一肚子火,回衙门后,一面安排人跟去了白头山,另一面则带了两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侍卫兄弟去逮孟云铭,想要替田静出气。

  孟家的房屋财物早被孟云铭败了个gān净,而今只在南门巷外一处废弃的院子里暂住。那小院子里足足住了有二十多个人,多是外地来的流民,也有城里无家可归的乞丐,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全都挤在一处。

  院子小,人又多,流民们平日里又不洗澡的,各种汗味儿、馊味儿、臭味儿,全都融在一起,梁康才踏进院子,就立刻被熏了出来,飞快地跳到街上狠狠吸了两口气。

  那俩侍卫都是京里来的,自然也没见过这样的架势,捂着鼻子嫌恶地站在门口朝院子里扫了一眼,高声喝问道:“孟云铭在不在?赶紧出来!”

  院子里的人都畏畏缩缩地往后躲,无人敢应声。

  俩侍卫有些恼,提了提腰间的佩刀,声音愈发地高亢,“孟云铭,孟云铭!赶紧滚出来!”

  依旧没有孟云铭的身影,倒是有个头发花白的老乞丐出声接了话,卑躬屈膝地回道:“这位官爷,不晓得您要找的那位是不是个浑身酒气的年轻人。一刻钟前,有人把他给带走了。”

  梁康大惊,也顾不得这院子里的酸腐臭味儿,立刻冲了进来,疾声问:“你可曾看清了是什么人?带去了哪里?”